第43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这样的反驳,显得冗繁、苍白,力不从心。
后世的论者,多说在这场驳难中,陈西滢始终处于被动挨打,没有还手之力的地位,这是过分看重鲁迅的战斗力了。若陈氏真是这样窝囊的对手,鲁迅也就不能说多么高明了。前面曾引过胡适一句话,说&1dquo;鲁迅终身不能忘此仇恨”,虽是指抄袭事件,却不能说与陈西滢在整个论战中给鲁迅精神上造成的损伤没有一点关系。公允地说,说抄袭固然应当结仇,但仇结到后来那个地步,只要一提起陈西滢就咬牙切齿,毋宁说整个论战中陈西滢对鲁迅的震憾力、冲击力和杀伤力太大了。
在鲁迅一生的论敌中,陈西滢不说是略高一筹了,至少和鲁迅是个旗鼓相当的对手。
李四光的薪水是多少(1)
闲话事件中的闲话,不是闲话,是时局的反映,也是品格的反映。这里要谈的关于薪水的闲话,是真正的闲话。较之上一节关于剽窃的驳难,格局显得小了些。因为关系到鲁迅对文化人物的心态,也放在这里作一介绍。
仍是由《西滢致志摩》信中的举例引的。但陈西滢提起此事,只是为李四光抱不平。要说真正的起因,还得归到鲁迅身上。
这就要说到前一章里写过的女师大风潮。
先介绍一下李四光其人。
李四光的经历是很辉煌的。湖北黄冈人,一八八九年出生。原名仲揆,字福生,后改名四光。一九o四年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一九o五年加入同盟会。一九o七年考入大阪高等工业学校,一九一o年毕业回国。一九一一年九月到北京参加辛亥第六次游学毕业生考试,十月授工科进士。武昌起义爆,任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民国元年,先在临时政府任职,后任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部长,湖北同盟会书记。一九一三年赴英国留学,入伯明翰大学,一九一八年获自然科学硕士。一九二o年五月至一九二三年一月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一九二二年一月被选为中国地质学会副会长。十一月兼任国家京师图书馆副馆长。
以上简历是从《民国人物大辞典》上抄录的。&1dquo;一九二二年一月”当为&1dquo;一九二五年一月”之误。这样李四光兼任京师图书馆副馆长就该是一九二五年十一月的事了。
这场纷争,可说就是由他兼任京师图书馆副馆长引的。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八日,女师大风潮闹得正热闹的时候,鲁迅写了一篇《&1dquo;公理”的把戏》的文章。载十二月二十四日《国民报副刊》。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北大教授王世杰在撷英馆席上演说,即云&1dquo;本人决不主张北大少数人与女师大合作”,就可以证明我前言的不诬。至又谓&1dquo;照北大校章教职员不得兼他机关主要任务然而现今北大教授在女师大兼充主任者已有五人实属违法应加以否认云云”,则颇有语病。北大教授兼国立京师图书馆副馆长月薪至少五六百元的李四光,不也是正在坐中&1dquo;维持公理”,而且演说的吗?使之何以为情?李教授兼副馆长的演说辞,报上却不登载;但我想大概是不赞成这个办法的。(《鲁迅全集》第三卷第166—167页)
顺便说一下,对王世杰反对北大教授在他校兼职,仅在女师大兼系主任的就有五位之多,鲁迅在同一文章中反驳说,&1dquo;女师大向来少有专任教员,正是杨荫榆的狡计,这样,则校长可以独揽大权”,是站不住脚的。&1dquo;向来”,时间多长?杨是一九二四年二月就任女师大校长的,此前的教员肯定不是她聘任的,一九二五年八月就被免职,此后的教员也肯定不是她聘任的。而她的前任就是鲁迅的同学,同为太炎弟子的许寿裳,北大的教员像马裕藻、周作人、郑奠、徐炳昶,包括鲁迅自己,肯定是许寿裳任上聘为女师大教员的。杨是正儿八经在美国学教育出身的,担任校长后,要整顿的就是这种名为国立大学,而少有专任教员的状况,怎么能说&1dquo;女师大向来少有专任教员,”是杨为了&1dquo;独揽大权”呢?少有专任教员的校长,等于光杆司令,哪个负责任的校长愿意这样做?
鲁迅的这篇文章题为《&1dquo;公理”的把戏》,说到李四光时,又说他不也是正在坐中&1dquo;维持公理”,而且演说的吗?却不是无中所有,乃是有来由的。
这就要说到李四光在女师大风潮中的表现了。
李四光的夫人许淑彬,是无锡人,与杨荫榆是同乡,当时在女师大附中任教。女师大风潮起来后,和陈西滢一样,李四光也是&1dquo;教育界公理维持会”的一员。按说也是普通的一员,不应引起外界的什么非议。不幸的是,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九二五年八月一日这天,杨荫榆动用巡警强制女师大学生离校时,他恰好在场,于是被激进学生视为支持杨氏的&1dquo;三勇士”之一。具体描述是,&1dquo;杨氏率打手及其私党萧友梅、李仲揆、夏莲芳汹涌入校”。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事件过后,李四光觉得太委屈了,便写了篇《在北京女师大观剧的经验》,登在八月二十二日出版的《现代评论》第二卷第三十七期上。
虽是科学家,他的文还是很好的。这也是那一代学人共有的一个特点。整篇文章,虽是诉委屈,抒愤懑,也尽量让自己的心态平和些,文轻松些。一开始,先说北京人的看戏。听说北京老听戏的大爷们有一个特别的习惯,那就是他们必要到什么梅兰芳王凤卿出台的时候,才到戏园;那些名角唱完的时候,恰是戏曲完场的时候,也恰是大爷们戏瘾过足了的时候,那是何等的畅快。而这些日子,北京女师大正在上演着一场&1dquo;剧”即女师大风潮,这么好的戏,怎么能不去看一看呢。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