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士(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至于陛下让我做官的命令,老朽死也不能接受。老朽身居陋室,埋首青山,教书育人,虽是一介平民,但却怡然自得,自感无异于陛下之尊,这又有何低贱的呢?不合乎礼仪的俸禄,待遇优厚我也不接受;但是如果能实现我的志向,即使非常粗陋的饮食我也不厌弃。试问陛下,贫穷与富贵在我的眼中有什么差别呢?价值取向不同罢了,请陛下不要勉强。”
这样的一段话真是把从小长在深宫中,被宦官操纵长大的汉顺帝“怼”得哑口无言。
也罢,既然这个老头子不答应,强扭的瓜不甜,那就算了。其实汉顺帝非常注意笼络人才,他在位的时候,太学的学生人数多达三万,乃是历代之首,决不会因为樊英先生的一丝倔强而令天下樊氏学的门生故吏寒心。再说了,鉴于樊英的威望,自己身为皇帝要是因为他不当官就跟他过不去,这也太没有心胸了,会丢了庙堂的体面。
所以,汉顺帝不仅没有杀他,反而发动身边的人去向他学习,十分尊重他,不仅让他到太医院做免费体检,并按月送去羔羊和美酒,以表示国家尊重贤士之意。
即便后面汉顺帝神经发作再次要求樊英做官,樊英看在这几年皇帝对他还不错的面子上,为了给汉顺帝一个台阶下,勉为其难做了几个月后,修书一封辞官而去,始终保持自己的初衷,不从政。
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个死脑筋、臭矫情的文人墨客,但其实并非表面展现出来的样子。
前面讲汉朝的外戚、宦官互掐,朝堂之上水火不容,两大势力把国家搅得鸡犬不宁。特别是樊英的年代,历经五帝:即汉安帝、汉顺帝、汉冲帝、汉质帝和汉桓帝,其中冲、质二帝御宇时间非常短,都不足一年之数。
现在抬举他的汉顺帝即位时年方十一岁,政权操切于众阉宦之手,有拥立之功的十九个宦官俱都封侯,开启了给太监封爵的狂潮。
汉顺帝长大后,性格懦弱,很少有振奋的表现,相反纵容宦官与外戚相互勾结,导致梁氏外戚揽政长达二十余年。宦官横行于朝,外戚专横跋扈,朝堂之上妖气弥漫。
汉顺帝御宇这二十年,东汉王朝毁灭的各种因素俱已呈现,政府腐败,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在樊英眼里,东汉王朝早就像一个奄奄一息的老人,吃上等的补药尚无济于事,何况再下两帖虎狼药?一命呜呼是必然的命运。
这些事情都是他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以樊英学贯古今的学识,早已通晓盛衰之理,对东汉王朝的身处末路心中了然。在他的内心里也曾想过振臂一呼,为国家的危难而奔走呼告。但这样的星星之火,没能成为燎原之势,只一闪而过,被无穷无尽的失望和绝望而取代。更何况,樊英这类文人又如何接受乌烟瘴气的朝廷,与这些人同流合污?
◇中庸之士——胡广
六朝黄发老三公,固位依违善取容。
真是乡原为德贼,如何至德比中庸。
——徐均《胡广》
天下名士之繁盛,樊英算是一朵偏激的奇葩,因为他看到了朝廷的衰亡趋势,选择不作为。时人在谈到这件事的时候,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来评价他:“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而有的人却能在涌流中扶摇而上九万里,达到“盛名之下,名副其实”的赞誉,这人就是胡广。此人曾是六朝元老,共辅佐过安帝、顺帝、灵帝等六朝皇帝。他和樊英不同,不仅积极入仕,而且无论谁主政,他都能得到重用,被史学家誉为“兴汉以来的绝代奇才”。
广少孤贫,亲执家苦。长大,随辈入郡为散吏。太守法雄之子真,从家来省其父。真颇知人。会岁终应举,雄敕真助其求才。雄因大会诸吏,真自于牖间密占察之,乃指广以白雄,遂察孝廉。既到京师,试以章奏,安帝以广为天下第一。旬月拜尚书郎,五迁尚书仆射。
——《后汉书·邓张徐张胡列传》
胡广从两岁开始就是个孤儿,成人以后,曾在郡府里任散吏。他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文章写得尤其好。酒香不怕巷子深,怀才就如同怀孕,时间久了就能被看出来。后来胡广被举孝廉,到京师雒阳参加殿试,由汉安帝亲自主持考试章奏,胡广被选为第一,此后仅一月,胡广就因为才华横溢,被封为尚书郎,后面经过五次升迁后达到任尚书仆射高位。
胡广所处的时代是东汉最强盛的时期,于外,匈奴已在窦固、窦宪等强将的打击下,不成气候了。于内,当时东汉人口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发展良好,国力日益昌盛。
但是,正是因为没有外患了,这些“饱暖思淫欲”的政客开始把矛头指向了日渐衰微的皇权,政坛暗流汹涌。在胡广仕途中,历经三次政治大动荡,最值得惊讶的是,他是如何保持中庸之道,屹立五朝而不倒的。
其实刚开始的胡广还算是个愣头青,没有这么“中庸”。
时,尚书令左雄议改察举之制,限年四十以上,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广复与敞、虔止书驳之。
——《后汉书·邓张徐张胡列传》
当时尚书令左雄建议改革察举制度,限年龄在四十岁以上,儒者试经学,文吏试章奏。就是我们此部分开篇一章所讲到的限制察举入仕的举措。结果胡广又与敞、虔上书驳斥这个建议,并没有让安帝接受。突然画风一转,他不再去反对皇帝的抉择,反倒是处处展现自己的才能与服从。因此到了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十一月初七,备受安帝宠信的胡广升任司徒,这年他已经五十一岁了。
到公元146年时,权力不断更替,此时已经交到了到汉质帝手上。前面讲外戚时说到,当时跋扈将军梁冀横行霸道,长期把持朝政,在冲帝死后,立了年仅八岁的质帝上位,可怜质帝“太聪明”,不好掌控,梁冀又把小皇帝毒死了。
这个动荡的王朝,权力交锋得最频繁的就是更换皇帝。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立新皇帝的大事又提上了日程。在立帝问题上,当时的太尉李固与胡广、赵戒商议,打算拥立稳重有度的刘蒜为新帝。但梁冀害怕刘蒜上台对自己不利,就胁迫朝臣们拥立跟自家有姻亲关系的刘志(汉桓帝)。
太尉李固与胡广、司空赵戒先是共同劝谏梁冀立刘蒜,梁冀心里有合适的人选,怎么会听这几个人的?不管怎么劝谏,都不同意,还在朝会上恐吓百官。在梁冀的软硬兼施下,胡广感到十分害怕,竟然临阵变卦,背弃了自己的初衷,临阵抱紧了梁冀的大腿。只有李固与杜乔两个脑筋比较轴的仍然坚持。所以等到汉桓帝继位,马上罢免李固等人,反而命胡广接替李固任太尉、录尚书事。
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六月,胡广因拥立桓帝之功,被封为育阳县安乐乡侯,四个月后,又被封为司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同年十一月,李固被梁冀陷害下狱,临死前写信斥责胡广和赵戒没有坚持正义,见风使舵,背弃誓言。但二人看到李固的遗书后,虽感到悲伤惭愧,也不过是长叹流泪而已,并没有什么用,因为官还是要继续做的。胡广就这样抱着梁冀的大腿一路官运亨通。随着汉桓帝年龄的增长,到桓帝延熹元年,这次该梁冀倒霉了。
延熹二年,大将军梁冀诛,广与司徒韩縯、司空孙朗坐不卫宫,皆减死一等,夺爵土,免为庶人。后拜太中大夫、太常。九年,复拜司徒。
——《后汉书·邓张徐张胡列传》
当了十年皇帝的桓帝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了,他决心除掉胡作非为的梁冀。于是在宦官势力的支持下,桓帝成功地将梁冀集团连根拔起,此时胡广当然也被罢免。
奇怪就奇怪在胡广被罢免几个月后,又神奇地官复原职了,这是为什么?其实从安帝时期开始,到桓帝继位之时,胡广扶摇直上的途径就可以看出他很懂得站位。所有人都以为他站位在梁冀团队,但其实大家都被他表面的样子忽悠了,能成为真正的大赢家,是因为他一直以来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说好听点叫作“识时务者为俊杰”,说难听点他就是根墙头草,见风使舵。细细一想,原来胡广抱住的大腿并非梁冀,而是汉桓帝。他早就发觉了桓帝对梁冀越来越不满。于是,当桓帝准备拿梁冀开刀时,他暗地里配合桓帝,既不得罪朝野中的梁冀势力,也偷偷地协助桓帝搞定了梁冀,在铲除梁冀集团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