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九章(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而这些又都关系到百姓民生,所以每个朝代都对水利十分看重。
比如汉武帝视察河工时,为了鼓舞军士和大臣背沙袋堵河,自己就在一边唱歌鼓励他们。还有康熙,为了治理黄河水患,亲自乘船去测量河道数据。
何文静翻看大夏关于河工的资料,现资料并不多。翰林院书楼中的书籍十分庞杂,而且各种门类的资料也很齐全。可是他找遍了书楼也只找到寥寥几本关于水利的书。
一本是水经,还有北魏郦道元写的水经注,再就是一些山川地理图和一些历史名人在自己任地方官时,写下的治理水患的记录册。
而目前大夏境内现有的河工主要就是运河,还有黄河沿线的各处堤坝。
大夏每年最大的水患仍然是黄河,像王青就是黄河大水,家乡受灾后逃难而来。何文静翻阅过立朝以来的朝廷关于黄河水患的记录,基本处理方法就两个,一是汛期加固堤坝,二是灾后下赈恤。
黄河的治理一直都是难题,不过在现代科学的治理下,情况不像古代这样触目惊心。但是此时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现在黄河水还没有那么浑浊,水土流失那没有那么严重。
何文静觉得自己可以试着写一部关于治河的工具书。
虽然他还没有上朝提意见的资格,不过出书也算是自己观点的表达,只要有人了,那他写的一些方法和建议就很有可能在某一天用上。
而且出书立传还是扬名的好机会,尤其写河工的专业书,既是学术资料,又是关乎百姓民生和国家大计的事情,算是一举两得。
只是要写这书,却也没那么容易。
现代关于水利计算的公式太过复杂,时人现在学习的都是九章算术,因此他还得摸索一下怎么转换表达方式,否则他写出来没人看得懂,还以为他通篇乱写,那才是白费功夫。
所以,这河工的书虽然借回去了,但是还得等他把九章算术学完再看。
眼看休息时间要到了,何文静将借阅的书籍登记好,拿着出了藏书楼。
刚坐回位置不久,便又有人来点卯查岗,何文静就见那司官重复了好几遍王翰林的名字,却一直没听见有人应声,也不由好奇朝那边看去。
那司官又问了一遍人可在,见还是没人回应,正准备提笔记录,就见王翰林风风火火的跑进来,口中急急出声“等等先别记我来了”
说完便又跑到那司官旁拱手作揖,何文静就见那人此时才收起笔,又把王翰林数落了好一阵才离去。
那边的动静引得翰林院众人纷纷侧目,可等那人一走,王翰林脸上又重新挂上笑,似乎完全没被影响到,对周围的目光也视而不见。
何文静看得纳罕,听刚才那司官言语,显然王翰林已经不是一两次踩点来,可是次次快要迟到时,他却又偏偏能在最后一刻赶上,两人为这事都快成冤家了。
他兀自愣,就见宋易贼兮兮的凑到他耳边轻声道“听说这王翰林已经在翰林院当了十年的翰林了,不仅没有调任其他六部,甚至品级也一直维持不变,其他人都说他这估计是要当一辈子翰林了。”
何文静转头看他,就听宋易又叹口气,道“其实也是出头太难,毕竟每三年就有一批人入馆,要是遇到恩科,那人就更多了。听说如王翰林这般,当了许多年翰林也没挪过位置的人,那也是大有人在,他估计也是心灰意冷,懒得去争了吧。”
何文静转头看看王翰林,想着十年前,他应也是金榜题名,又被选入翰林院,也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谁能想到,十年的温吞日子便如温水煮青蛙一般,让这个当初踌躇满志的新科进士也同样变成了官场老油子,棱角锐气都被磨平。
想想自己如今的情况,何文静心中警醒,自己一定不能因为科举考完便放松下来,一定要时时想着找些事来做,千万不要成为锅中的青蛙。
宋易讲完八卦,转头便见何文静桌上放着好几本书,低头看书名,就见最上面的竟然九章算术不由得睁大了眼睛,惊讶道“退之,你竟然要学算学吗这可难了,而且学了还没什么用”
想当初他也好奇翻过这书,但是看起来实在头疼,这书中的题目简直比写策问还难上千百倍所以他最后也就学了一下里面的计数和比例分配,其余什么“盈不足”、“方程”他是到现在也没搞懂在写些什么。
何文静笑笑,对他道“谁说没用这里面的奥妙大着呢。”而且他可不是来学书中内容的,而是要把它当翻译字典用。
宋易啧啧两声,摇头走开。等他被书中各种奇怪的题目难住时,就知道他所言不虚了请牢记收藏,&1t;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