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姬毓祺的办事效率(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没麻醉药和手术工具,我不会,而且都快十年没动过手了,早就手生了。”解剖尸体和动手术还是有很大差别的,尸体缝合用的线是比较粗1o号的,而且最外层的皮肤缝合依山用的向来是类似订书针的铁针,方便快捷。不光如此,想动手就得勤练,不然都废了,她还在想如果有工具了,是不是捉几只兔子之类的来练练手了再给辛巴它们动手术的,不过现在工具都还没到手,一切只处于想象阶段。
姬毓祺闻言,带着鄙夷看了看依山,这才多长时间就全部忘光了?
依山不以为意,看到稍远处璟王姬沐嵘正朝这边走来,赶紧悄声说道:“你要是想当皇子,现在就赶紧在城外盖些避难所吧!难民们恐怕不会太长时间就要来了。”连南边的蔡州都遭了灾,佃户们需要她和诗韵宽限,想来北边的灾情应该更严重吧?这个时候遭了灾,一般都是举家逃难的,不容易啊!说罢,见姬沐嵘已经走到面前了,依山赶紧和诗韵行过礼,寒暄了几句,再借故走开了。
姬毓祺闻言有点愣,眼光不自觉跟着二人的背影离去,直到姬沐嵘打趣道:“祺儿,人都已经走远了,还在看什么呢?”
----------------------------------
五月初,如依山所料,很多难民一路逃难到了洛阳。
虽然周国实行了新的经济政策以鼓励经商和种地,大多数地方的人们家里都还有余粮,能够自行对付这场突如其来的天灾。可是有些地方地力贫瘠,自然就成了贫困地区,每年能够维持温饱已经不错了,一遇到这样的灾年,温饱都成了问题,便开始了举家逃难的生活。
所幸的是洛阳城外早已经建好了几个大院子,用来收容难民,还有几个院落在赶工。
前世依山的乡下亲戚也逃过难,那是洪水的时候,她对亲戚们的描述还有依稀的印象。据说那时在一个个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人们围聚在一起等待着政府的救济和解困。
显然,现在这些个临时避难所比那些帐篷要好多了,依山和诗韵听说这边在建楼后,便跑来参观过。
因为不需要精雕细刻,只是收容之所,牢固就够了,而且很多工匠目前都集中在洛阳修建祭天坛,还有些商家大户也有雇用工匠的,现在临时抽调出来赶建这些木楼,度相当快。也就一个月的功夫,城西南便出现了八座这样的院子,还有四座院子在赶工中,可以说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还待视难民的多少再行增加院楼。
每个院子都是由四栋两层木楼组合起来的,地方不大,院中央还有一个水井,西南角落里还有一个公共厕所和洗澡间,考虑得还算周到。每层楼有五个房间,房间不大,床是木板通铺,上面可以睡上一家五口左右的样子。
几个院子外面,不少官宦世家和商家大户支起布粥用的木棚,替官府解决了这些难民的吃饭问题。
虽然难民不少,却因为官府早有准备,维护秩序有力,整个场面都在可控制范围内。
每户逃难过来的难民都会登记在册,包括人员、原籍、性别、年龄之类的,五口以内的会分在同一个房间,人多了就按人数分配房间数目。每个房间的人都会按人头分被、褥、衣裳、鞋、袜、锅、碗、箸、勺和一个带有房间编号的木牌,待开饭时间,每个房间便派一个人拿着木牌和大瓦锅按编号顺序排队打粥,除了有些嘈吵,一切都还井然有序。各家的小孩子们也都在院子里玩得热火朝天,完全忘记这是在逃难了。
至于卫生措施,每个房间里也都用醋每日熏蒸,并且运来不少大蒜。官府还专门派了洛阳城里不少医师轮流在各个院子里巡查送药看病,若现有可疑症状则迅向上汇报,以防生疫情。
依山和诗韵均是好事之人,待两家布粥的棚子搭建起来后,二人便跑去看,虽然她们也想帮忙,不过那些仆役婢子哪里会让她们动手呀!所以,她们只是看着,一边感慨这社会贫富差距太大,而她们则很庆幸生在了富贵人家。
然而看到这些难民之中有不少小孩子,仅是喝粥还真的不能补充身体所需,于是,二人学曾经不知哪个官员干过的事情——规定两家熬的粥必须能插上箸后保证箸不倒。还叫布粥之人每日从厨房里拿几块肥肉放到那粥里一起熬,再加上些盐巴、豆芽等等蔬菜,反正这些东西对他们两家来讲只是小意思,对这些难民来说可是难得的呵!不光如此,每日还让人磨了新鲜的豆浆送至布粥棚,分给那些小孩子们喝。其他布粥的人家见状,也都不甘落后,纷纷效仿。
几位王爷和大皇子也常常到这几个收容难民的院落来视察情况,对这些安排都还比较满意,这个难民收容问题总算是提早防范,收效显著。
洛阳府尹郑勤将整件事情的详细情况上报给了皇帝,皇帝甚是满意,又将这次洛阳收容难民的案例当作典型,向各地派了公文,准备将这种做法推广开去。各地虽然都有收容难民的不同做法,不过对难民的管理洛阳府的经验还是很值得一学的。
一个多月后,待各户难民都安定下来,洛阳官府又开始调查各人所长,准备给这些人家安排些事情做一做,毕竟这么多人,总不能一直坐着闲吃饭不干活,光领官府的救济了。(未完待续)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