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血宝马(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免费-纯欲御姐主播
古人早就意识到这样一个道理:“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刘彻即位后之所以选择对外宣战,也有其不得已的原因,而这时候的刘彻已经无愧于“武帝”的谥号了。当然,如果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漠北决战之后,刘彻能将注意力转移到展生产、稳定社会上,国家就能以相对较小的代价获得相对较大的成果。到元封三年公元前1o8年,刘彻不仅驱赶了匈奴人,平定了南越和西南夷人,还摆平了朝鲜和西北的羌人,汉朝的疆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极限,但这也是国力的极限了。如果这时候刘彻能停下征战的脚步,那他甚至可以独享“千古一帝”的称号,其历史地位将甩出他之前及之后所有有建树的皇帝一条街。然而,世上哪有这许多的“如果”,武力让刘彻为帝国赢得了尊严,也让他迷失在其中。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他还要使用武力不顾一切地去夺取他想要的东西,这次他要的东西叫“天马”。
所谓“天马”,原本是指张骞从乌孙带回来的高头大马。这种马比汉朝人所养的战马优良,刘彻见了很是高兴,就把乌孙马称为“天马”。
这时有大臣说:“陛下,乌孙马虽然优良,但岂敢妄称‘天马’?臣听说在我大汉朝西边万里之遥的大宛国有一座2师城,城外有高山,山上有神马,凡人不可得。大宛国人专门找了一群年轻体壮、毛色艳丽的五色母马放在山下。这么大一群母马在山下日夜嘶鸣,搞得山上的神马也动了凡心,数月之后便陆续有母马怀孕,产下的马驹长大后神骏异常,据说可以日行千里,跑到激动的时候,身上流下的汗跟血一样是红色的,故名‘汗血宝马’,那才是天下无双的宝马。”
刘彻一听世上居然有此神驹,不由得神驰向往,下令改称乌孙马为“西极马”,而将传说中的汗血宝马称为“天马”。既然知道世上有此神驹,光凭空想象可不行,怎么也得弄个千八百匹回来。于是,刘彻便决定派人去大宛国“请”天马。
既然是天马,那自然不是凡物,刘彻当然不会让大宛国白给。他命人准备了一大堆贵重的礼物,打算送到大宛去,其中甚至有一匹个头儿与正常马相仿的纯金马。带着如此多的礼物,使者们着实经历了好一番艰辛才把金马送到大宛王庭。见到如此厚重的礼物,大宛国的人当然非常高兴,但礼物他们想要,天马他们却不想给,准备空手套白狼。大宛国的官员觉得,汉朝离他们太远了,道路难行不说,路上还十分不太平,以往汉朝的使团往返一次,往往在路上就要折损一半人手,尽管汉朝的军队非常强大,恐怕对他们大宛也是鞭长莫及,所以不给天马也没事。
和群臣们一番商量后,大宛国王毋寡这样回复了汉使:“大汉朝的礼物我们收下了,非常感谢,可这天马呢,实在不好意思,它是我们大宛的国宝啊,是不能随便给人的。”
使者们一听,自己万里迢迢地来了,不给哪行啊,于是就陪着说好话,一定要毋寡给他们几匹天马,好让他们回去复命。一番软磨硬泡之后,毋寡也是烦了,就告诉使者们,要么把礼物留下,自己回去,要么把礼物带走,怎么来的就怎么回去,反正天马是不能给的。
为的汉使叫车令,是一个壮士,肚子里本就没有如文人那么多的弯弯肠子,见自己好话说了一箩筐,大宛国王都不愿意给天马,最后也火了,一气之下也顾不得什么礼仪,站起身来便了几句狠话,然后转身就要告辞。刚走几步,车令瞟见了在成堆的黄金中立着的那匹金马。看着自己和手下千辛万苦带过来的这匹价值不菲的金马,他心想,这实心的金疙瘩,往少了说也有一两千斤重,能一路带过来已经非常不容易,本指望能换几匹天马回去,好歹路上天马还能自己走不是?现在难道还要把这玩意儿再弄回去?!哪怕不要也不能便宜了他们!于是,车令突然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从手下那里拿过一把铁锤,转过身来,几锤子下去,当场就把那匹金马砸成了几块,然后在众人的惊愕声中带着手下扬长而去。
这下轮到大宛国王毋寡不干了,好端端的一匹金马就这么没了。有人可能会说,不对呀,车令虽然把它砸了,不还丢在原地没带走吗?是的,是没带走,可一千斤重的金块和一千斤重的黄金艺术品能是一个价吗?这么几锤子下去,金还在,可马没了,它的艺术价值也就没有了,只能当作等重的黄金来用,怎么能让嗜宝的毋寡不难受?他于是便和大臣们密谋,在大宛的边境郁成附近伏击了车令一行人,不仅抢夺了使者团的财物,还几乎把整个使团杀了个干净。
这下可惹恼了刘彻,没想到大宛这么不识好歹,既然敬酒不吃吃罚酒,依刘彻的习惯,定要给他们点儿颜色看看。简单地说,就是要出兵教训下大宛。
那大宛比匈奴怎么样呢?刘彻不是很清楚。不过,曾经到过大宛的将军姚定汉说:“大宛城小民寡,好对付得很,强如我大汉军队,一旦到了城下,只需要三千弓箭手乱箭齐就可以摆平他们。”
太初元年公元前1o4年时,刘彻尽管在军事方面狂妄,可也不是傻子,不会听一个手下言语几句就随便出兵,但架不住以往横扫匈奴的日子在前,前些天又有浞野侯赵破奴以七百骑兵大破楼兰在后。最终,他还是准备出兵教训下那些不知好歹的大宛人。然而,这个决定一下,刘彻又有点儿犯难了:让谁去好呢?
当然,在军事上,刘彻有一个极其信得过的人,那就是他自己。在伊稚斜死后,汉匈边界迎来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刘彻两次派军队进入草原数千里,都没有碰到一个匈奴人。后来,刘彻来了兴致,亲自率领骑兵十八万列阵边境,并让使者越过大漠找到了当时的乌维单于,很是一番冷嘲热讽,然后告诉单于,他大汉皇帝刘彻已亲自率兵在边境等着,乌维单于要有本事且带种的话,就领着军队到边境跟他决一死战,不要老躲在漠北吃黄沙。这意思就是:“有种你过来呀!”
使者的话让乌维单于很生气,但他也不傻。当年漠北一战,匈奴元气大伤,至今还没有缓过来,他自然是不会去的,也就隔空跟刘彻喊喊话:“你当我傻呀,有种你过来。”
结果,谁都不愿意过去,最后只能作罢。
虽然这次不是对付强大的匈奴,可国人历来自重身份,皇帝是万金之躯,是不能轻易赴险的。兵者,是凶器,也是死地,谁知道会生什么事情?当年的白登之围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换作以前,如果要出征,朝廷有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根本不是问题,但是在两年之前的元封五年公元前1o6年,生了一件对整个卫氏家族以至整个汉朝都影响重大的事情:大司马大将军卫青薨了。
虽然在漠北决战之后的十四年里,卫青一直处于赋闲的状态,可他在朝廷和整个汉军中的影响力始终无人能及。只要他在一天,他就是卫氏家族的擎天白玉柱,是大汉军队的架海紫金梁,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可现在他不在了,又有谁能担此重任,万里迢迢地出征呢?
对于这个问题,刘彻并没有过多犹豫,他既没有通过考核选拔人才,也没有征求他人的意见,而是根据以往的经验来选人,而他的经验说来也简单:宠幸谁就用谁的亲戚。以前,刘彻最爱的是卫子夫,所以卫青和霍去病得以登上历史的舞台。可现在卫子夫年老色衰,卫青和霍去病也已经不在人世,如今谁才是他最为看重的女子呢?
这个人就是李夫人。
谁是李夫人?她又是凭什么成了皇帝最为看重的女人?李夫人的名字现在我们已无从考证,“夫人”在当时只是对除皇后之外的皇帝妾室的一个统称,但古诗有云: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诗中这位倾城倾国的女子讲的就是李夫人。由此可见,李夫人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她是个极其貌美的女人。当然了,刘彻都做了这么多年皇帝了,什么国色天香没见过,如果李夫人只是貌美如花,恐怕也很难让他记住,可她还是个极其聪明的女人。
当年李夫人能到皇帝身边,她的哥哥李延年功不可没。李延年出身倡优世家,后来因为犯事被处以腐刑,即我们熟知的阉割,随后被下放到为皇室贵族们养狗娱乐的狗监做事。
按理说,一个人出身低贱,好不容易长大又失去了象征男人身份的器官,沦落到整天与狗为伴的地步,实在是惨得无以复加。换作别人,搞不好就自尽了,反正早死早投胎,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然而,祸兮福所倚,本来就擅长音乐的李延年在受了腐刑后内分泌开始紊乱,以致其声音和体态开始生变化,不仅可以在男女声之间自由切换,跳起舞来也是婀娜多姿。凭借动人的歌声和舞姿,李延年一下子成为宫中的红人。而正是他“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的一曲,使其和刘彻产生了男人的共鸣,从而把自己的妹妹推到了皇帝的身边。
有这么好的铺垫,再配上李夫人的美貌,刘彻当时就将李夫人视为天人,对其恩宠有加,让她成了自己身边最得宠的妃子。
这要是换了别的女人,从社会最底层一下子攀上全国最高的高枝,想必已经欢喜得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可李夫人不一样,她入宫后并没有狂妄自大地不把皇后和其他的嫔妃放在眼里,相反,她的行为举止依然十分得体,在宫中的人缘也很好。这足以证明她是个非常聪明的女人,这无疑更增加了她在皇帝心中的分量。
当然,这时候可能又有人要说了,漂亮又聪明的女人尽管不多,但终归还是有一些的,比如皇后卫子夫。论相貌,比德行,卫子夫不见得比李夫人差,凭什么她李夫人就能在刘彻心里占据不可替代的位置?
因为和上到皇后卫子夫、下到级别较低的良人、长使、少使相比,年轻的李夫人不仅美丽、聪明,而且有一点是其他人都比不了的,那就是这时她已经是个死人了。
🎁免费-纯欲御姐主播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