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火(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免费-纯欲御姐主播
曹操先错在他休息了两个月。
他本来可以在当阳大败刘备之后继续追击,若说他手下的五千骑兵一日一夜跑了三百里,实在已是强弩之末,那他完全可以从后面的队伍中另派大将率万把人继续追击刘备,把刘备赶到苍梧太守吴巨那里。但曹操没有。当阳一仗之后,处于逃命状态的刘备在半路追上了走水路的关羽,两人一会合,决定不去江陵了,转而跑去江夏与刘琦会合。曹操则带人占领了军事重镇江陵。
为什么?
因为江陵有大量战船和军需物资,比起只带着几十个人跑掉的刘备,曹操更注重这些。而且,有江陵的战船和物资,曹操就方便继续前进了。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曹操大概就已有继续攻打孙权的打算,所以他停下来准备了两个月。
曹操虽眼见刘备带着几十个人走了,但他不知道的是,在他看不见的地方,刘备还有两万人马,而刘备新任的军师诸葛亮只身到东吴之后竟然迅促成了孙权和刘备的军事联盟。
诸葛亮到柴桑见到孙权后,两人上演了一场堪称经典的表演。
先,在是否要联合刘备对抗曹操的问题上,孙权表现得摇摆不定,口头上并不做表态。诸葛亮一看这情况,知道自己再不挥一下事情肯定成不了,于是跟孙权说了下面这番话。
诸葛亮一开口就语出不凡,完全不提自己来求援的事情,而是处处为孙权着想:“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玄德在汉南招揽人马,和曹操一起争夺天下。可现在呢,曹操抢先一步平定北方,又夺得荆州,威震四海,刘玄德英雄无用武之地,所以跑到了这里。接下来请孙将军自己掂量掂量自己,如果能以吴、越两地与曹操抗衡,就应该及早与之翻脸;如果不行,那便不如跟刘琮一样束手就擒。像将军这样表面臣服,其实心里犹豫不决,倒霉的日子不远了。”
孙权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糊弄的人。他一听,不由得冷笑:“那刘玄德为什么不投降呢?”
诸葛亮一脸大义凛然地答道:“想当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匹夫,尚且守义不辱。何况我主刘玄德,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望所归,天底下的士人向往他就跟河流向往大海一样。如果我们失败了,那也是天命如此。至于投降,想都不要想!”
孙权被他这么一激,勃然而起,马上表态:“既然如此,我孙某也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联合刘玄德对抗曹操的事情就这么定了!”
按常规的解读,这场对话对于诸葛亮而言当然是一场表演。现在整个刘备集团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只有联合孙权才可能活下去,是不可能为了什么“守义不辱”而放弃联合的。另外,诸葛亮还很巧妙地把自己一年前在《隆中对》中给刘备谋划的战略透露给孙权,且与鲁肃给孙权提出的战略不谋而合,这更增添了孙权的信心。
不过,孙权是不是真的被诸葛亮的演技所蒙蔽了?或许未必。这次会面对后来三国的走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为通过诸葛亮的话,孙权摸透了他的底线:就如同鲁肃坚决主张荆州不能落入曹操手里一样,只要刘备集团没有能力正面对抗曹操,那么诸葛亮必然是坚持连孙抗曹的。虽然当时诸葛亮还是个不知名的人物,但当他后来名重一时,他的主张成为整个刘备集团的策略方针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才导致后来孙权敢一再在这个底线之上反复横跳。
而且,孙权的表演比诸葛亮的更出色。看起来孙权是被诸葛亮说动的,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当然,我不能否认诸葛亮的政治智慧和外交天赋在其中的作用,虽然这个时候他还没有太大的名气。此外还有曹操给予的军事压力的因素,而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孙权自己。
唇亡齿寒的道理孙权不会不懂,现在刘琮已经投降曹操,再坐看曹操干掉刘备,占有整个荆州,那接下来江东又岂能苟安?并且,对于孙权及孙权家的人,名誉上的东西可以不在乎,但在保持江东独立这件事上,他们一贯持强硬态度。建安七年公元2o2年,曹操曾用皇帝的名义给孙权下诏,让孙权派一个儿子到许都做人质。当时孙权的母亲吴夫人曾拍板支持周瑜的观点:“如果质子,就会受制于曹操,以后不得不跟在曹操屁股后面做事,到时候孙将军你顶天不过得一个侯爵,出门不过跟十几个仆从、几辆车、几匹马,怎么能和如今在江东南面称孤相提并论?”
另外,孙权还是三国三巨头中最善于搞平衡的。自从鲁肃给他提出统一天下的“三步走”方案,在没有把握独自对战强敌之前,孙权的战略方针就是联合相对势弱的一方,对抗相对强势的一方,从而维持三家的平衡。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孙权敢在关羽威震华夏的时候出人意料地进行偷袭。现在曹操的水军已经开到长江边上,不管曹操是不是真要打江东,孙权都必须将其视为宣战,从而进行反击。不然,他和刘琮又有什么区别?
但孙权有自己的障碍:谁能替自己去对抗曹操?诸葛亮是很厉害,但他是刘备的人;鲁肃是很有头脑,但他是个谋士,偶尔用他在路上打个埋伏可以,要担起以弱胜强对抗曹操的重任怕是不能;至于自己手下包括张昭在内的其他人,听说曹操带了八十万水军来,其反应跟刘琮手下那些人没什么差别——吓都吓死了,唯一的愿望就是赶紧投降,免得误遭曹丞相的屠刀。
好在江东还有一人,不但不惧曹操,并且有能力替孙权担起对抗曹操的重担,这个人就是周瑜。
周瑜和孙策同龄,自小便是孙策的铁哥们儿,也是孙家最为得力的助手和死硬派。他的军事能力非同一般,是得到孙策认可的。于是,孙权召回正前往鄱阳湖训练水军的周瑜,向他请教最终意见。
周瑜的态度一如六年前那般强硬:“曹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是汉贼!现在他自己来送死,我们哪里有投降的道理!”
孙权就奇怪了:“曹操率几十万人杀过来,还没开打,我们这边的大臣便已吓死好几个,现在怎么就变成他来送死了呢?”
周瑜分析道:“曹操这时候有四个弊端:第一,西北的马和韩遂还在,曹操的后方还没有彻底稳定;第二,北方人擅长马战,现在却跑来和我们比水军,这是以短击长;第三,现在是冬天,曹操擅长的骑兵因为草料不足,优势挥不出来;第四,北方的军队到了南方,水土不服,必生疾病。
“这四点是兵家的大忌,曹操竟然一条不落全犯了,这不是送死是什么?!请将军给我五万人马,我保证打败曹操!”
孙权这时才真的把心放下来。他当众拔出佩剑,一剑砍断了桌子的一角:“老贼曹操想废汉自立很久了,只因忌惮袁绍、袁术、吕布、刘表和我。现在其他人都死了,只有我还在。我和老贼势不两立,有谁还敢说投降的,跟这个桌角一个下场!”
随后他跟周瑜交底:“公瑾,五万人马一下子凑不出来,但我已经给你准备好三万精兵,并已备好战船和粮草,你先带去看看。打得赢最好,如果打不赢,我亲自带大军和老贼决一死战!”——这是什么?这就是孙权自己早就准备好对付曹操的铁证!
在荆州的曹操并不知道孙权已经准备好和他决战,但情报的缺失并不能成为阻止曹操的数十万大军踏平江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建安十三年公元2o8年十月,曹操打先锋的水军从江陵顺江而下,和逆流而上的东吴水军在长江上进行了第一次接触。
然后,曹操的水军被击败。
这个结果很正常,要是曹操的水军能打败江东的水军,那才奇了怪了。
于是,曹军被迫停了下来,驻扎在江北的乌林。周瑜的队伍驻扎在赤壁,两军隔江对峙,一直从十月相持到十二月。
然后,曹操又犯了一个重大错误:太自信。既然两军相持,一时拿对方没办法,曹操就应该分兵夏口,从刘备身上找突破口,或者至少把刘备赶过江去,让他和周瑜待在一起。但曹操没有这样做,他大概认为自己只要拿下周瑜就能踏平江东,那时候龟缩在夏口的刘备将无路可逃,不战自败。
虽然曹军没有袭击刘备,但曹、周两军一对峙,刘备便已紧张得不得了。他在夏口日夜等待孙权的队伍来救自己,结果先等来的却是曹操大军集结的消息。等他好不容易第一次见到自己望穿秋水才盼来的周瑜时,却听到周瑜亲口说带来三万人,刘备皱起眉头,第一反应就是“恨少”!
也是,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现在不仅曹军的水军已集结起来,曹军的步兵和骑兵也陆续抵达乌林,乌泱泱有几十万人。这下刘备的眉头皱得更紧了。
周瑜也很无奈,自己分析得再到位,计划再完美,终究不能靠嘴挡住十倍于己的敌人,而时间拖得越久,形势对他越不利。别的不说,单说曹军有这么多人,随时可以抽一支或几支队伍从其他地方渡江包抄自己。到时候腹背受敌,如何抵挡?
愁啊!
好在十二月的某一天,周瑜的部将黄盖巡江后突然现了新的情况。他大喜过望,立即回来跟周瑜商量:“都督,现在敌众我寡,情况于我们不利,我们难以持久。但今天我现曹军把战船用铁链连了起来,这下我们就有办法了。我们可以放一把火逼退他们可烧而走也。”于是,周瑜让黄盖写了一封诈降书,然后派人送到曹营。
这里出现了一个史学界争论许久的问题:是谁让曹军把船连起来的?《三国演义》里面说这是庞统的主意,但这肯定是胡说,因为当时庞统根本没机会出现在赤壁之战的战场上。
那曹操为什么把船都用铁链连接起来?到底是谁的主意?
其实,事情或许并没有那么复杂,根本不用人帮忙出主意,因为如果你是当时的曹操,你也会用铁链把船连接起来。
因为曹操的日子也不好过。
🎁免费-纯欲御姐主播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