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军李广(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免费-纯欲御姐主播
元光五年公元前13o年,带领一万骑兵出征却遭遇全军覆没的李广只身逃回了关内,按当时的法律,他是要被处以极刑的。用钱赎回性命后,李广便在长安的家里赋闲,每日靠打猎打时间。
当时李广为了打猎方便,并不常在长安城里居住,而是和灌婴的孙子灌强在城外蓝田的南山中搭窝棚而居。一天晚上,李广带着一名家丁与友人外出喝酒,大家喝得十分尽兴,直至深夜方归。夜色深沉,多少有几分醉意的李广摇摇晃晃地骑着马沿着大路往城里走。路过文帝霸陵附近的时候,霸陵的廷尉拦住了他们。可能因为李广酒意上头,并没怎么搭理这个廷尉,廷尉便大声呵斥他下马。
当时,社会并不是很太平,朝廷规定任何人深夜都不能在外随便走动,即所谓的“宵禁”。这时候,李广的家丁上前请求霸陵尉通融一下:“大人,这位是前任将军李广。”
霸陵尉大概当晚也喝了几杯,一听对方是个贬了职的将军,脑子一热便不管你以前是什么玩意儿:“这是上头的命令,现在就是将军,晚上也不能出来随便走动,何况是前任将军,给我老实在这儿待着。”
这就叫祸从口出,要不是下人死命拦着,李广恐怕就要冲上去对霸陵尉施以一顿老拳。这时候的李广大有虎落平阳之感,最后只好悻悻地在霸陵亭里窝了一晚上。
但事情并没有就此过去,不久之后,韩安国病死右北平,李广重新被启用为右北平太守,他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个让他吹了一夜寒风的霸陵尉“请”到军中斩了祭旗。
李广干的这件事着实不光彩,既然国家有规定不能夜行,霸陵尉顶多是秉公执法,没有徇私情,并没犯死罪。李广却只因自己面子上过不去就怀恨在心,胸襟实在算不上宽广,这也为他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战场上的李广是一员勇将,骑射功夫天下无双,对手下的士卒也十分好。据说,行军的时候,如果遇到水粮短缺,士兵们没喝足,他绝不先喝一口水;士兵们没吃饱,他绝不先尝一口饭。将能如此,兵复何求?这让他的军队十分有战斗力,匈奴人也对他十分敬畏,称他为“汉之飞将军”。韩安国在右北平的时候听说匈奴人不来了,就以为对方真的不来了,结果被匈奴人打了个措手不及;到了李广接手右北平时,匈奴人听说李广在那里,当真不敢来了。
李广在战场上厮杀成瘾,早在景帝在位的时候,就有人对皇帝这样评价他:“李广的才气天下无双,可他仗着自己能打,在边境一天到晚跟匈奴人火拼,搞不好哪天就会失手的。”李广的名气则是在长期的厮杀中一刀一枪拼杀出来的,到了这个时候,匈奴人已经不敢主动招惹他了,搞得李广在右北平好生无聊。穷极无聊的李广只好在右北平继续靠打猎打时间。
要说打猎,李广和别人也不一样。别人打猎无非是为消遣,也就是打个獐子、狍子、狐狸、梅花鹿之类的。李广的爱好比较特殊,专喜欢打老虎。
据说,一天李广外出打猎,一行人从早上到傍晚,什么猛兽也没遇到,正失望之际,突然,借着夕阳的余晖,众人似乎看到数十步外的草木密集之处有猛虎伏卧。李广先是大惊,全身毛孔一紧,随后又大喜过望,旁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他就已经下意识地在瞬间张弓搭箭,屏息凝神,手落箭出。一套动作一气呵成,一天射猎无获的闷气全在这一箭中释放了出来,利箭夹持着劲风命中目标。
没想到,李广无心的一箭却也成了神的一箭。众人上前观望的时候才现,原来草丛中哪里有什么猛虎,只是一块伏卧的长条状青石而已,而李广的一箭竟已将箭镞直射入青石数寸之深。大家惊叹不已,等李广回到原来的位置又连射几箭,都没能再有第一箭的表现。不过,有这一箭足矣,李广居然能“射虎入石”,这下他的名气就更大了。
之后,李广又在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和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两次随军出征匈奴,一次无功而返,一次因为博望侯张骞误期,致使他所率的四千骑兵被十倍于己的匈奴左贤王军包围。李广不同于一般的将领,被围后仍意气风,四千骑兵在他的带领下和匈奴人鏖战一昼夜,直到第二天张骞的大部队找到李广的队伍,匈奴人才退去。这时候,李广的军队已经杀伤匈奴四五千人,差点儿全军覆没。回到朝廷后,张骞因为误期按律是要杀头的,当然他也花钱赎了命,而李广只能算功过相当,不赏不罚。
李广如此喜欢跟匈奴人玩儿命,并不全是因为兴趣爱好。从军将近半个世纪,食邑两千石的省部级高官也做了三四十年,可他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要凭借自己的军功得到皇帝封侯的赏赐,以荫福子孙。然而,尽管他很能打,几十年拼杀下来,手底下射杀的匈奴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却没有一次像样的军功可以拿得出手,而没有军功就意味着不能封侯。文帝在位时他就是两千石,到武帝的时候还是两千石,甚至连那个没什么才能且人品在六等开外的堂弟李蔡都已经封侯又拜了丞相,他依旧在原地踏步,哪里能不着急?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那次出征后,年近六十的李广还一直在等待另一个建功立业的机会。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刘彻大骑兵十万,绝幕以战匈奴。李广以为他一直等待的机会终于来了,然而,他最终等来的是一次充满疑问的出征和令人叹息的结局。
古人常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已经六十出头的李广是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出征机会的,尤其自己正逐渐垂垂老矣,这次如果不能去,恐怕就等不到下次了。因此,他主动向皇帝请缨,要求随军出征。
对于刘彻来讲,这次出征是倾尽全国之力的一战,当然他也希望这能是定乾坤的一战,所以他要选择的将士都是最强壮、最勇敢的。根据这个标准,已经六十多岁的李广并不在他的选择范围内,可他竟拗不过李广的苦苦哀求,最后还是答应让李广随大将军卫青的西路军出征,并担任前将军。
接下来就是一段谜一样的征程。
按史书上的说法,计划中,西路军原本是不会和匈奴单于正面对抗的,但因刘彻的情报有误,卫青和伊稚斜最终不期而遇。当卫青在途中从捕获的匈奴人口中得知,在大漠北面静待自己的是伊稚斜和他的主力时,卫青做了一个给自己抹黑且影响李广一生的决定:让前将军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率一万人马走东面绕路穿过沙漠,将中将军公孙敖顶到先锋的位置。
接到命令,李广当即就跳了起来,说什么也不同意跟卫青分道。他恳求卫青道:“大将军,我本来是大军的先锋,现在匈奴单于就在大漠的北面,你却让我到东边去绕路。我少年从军,和匈奴人打了几十年的仗,这是第一次有机会和匈奴单于交锋,我愿意在大军的最前面拼杀,即便死在匈奴单于阵前也毫不畏惧,要绕路你找别人绕去。”
然而,不管李广怎么请求,卫青还是坚决不同意。最后,他直接让人把军令传到李广的军营中,让士兵们准备好马上启程。根据史料记载,卫青这么做是因为出前皇帝给他下了命令。刘彻认为,李广年纪大,命又不好,如果要对付匈奴单于,他不适合做先锋。根据这个最高指示,卫青才临时把李广调离先锋的位置,换他的好哥们儿、刚刚丢了爵位的公孙敖做先锋。对于卫青的命令,李广表示不解和愤怒,以致临走都没有给卫青行礼道别,而是拂袖而起,转身愤愤离去。
后来的事情大家已经知道了,卫青遇上并击溃伊稚斜的主力,李广和赵食其一路却因为迷路误了和主力会合的时间,最终汉军因为兵力不足使伊稚斜溃围而去。战斗结束之后,卫青派人去李广军中找他取证,准备上报皇帝,李广没有回答任何问题。当卫青再次派人去的时候,李广想到自己年纪大了,征战数十年却从没得到封侯的奖赏,末了还落到这副田地,越想越不甘,最后在军中愤而自杀。
李广的自杀似乎已被后人讨论了千年:为什么李广这次选择了死亡?他不是没被俘过,不是没全军覆没过,不是没坐过牢,也曾经花钱赎过命,之前的一切他都承受过来了,怎么这一次就自杀了呢?
我想,他这次之所以选择死亡,大概是因为他年纪已经很大,而且这次卫青击溃了匈奴主力,可想而知,往后的几年朝廷都不会再有对匈奴的大规模军事行动,等再有的时候,他可能也已经没有机会了。这让一生追求建功封侯的李广陷入理想破灭的绝望,在绝望中他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人们将李广的死归咎于刘彻和卫青,毕竟是卫青把李广从先锋的位置上调走,让他走水草缺乏又道路难行的东边的,这才导致李广所部失期;而卫青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私底下事先受了刘彻的告诫,说李广这个人年纪大了,命数又不好,不能让他在前面对付单于,不然会坏了大事。
🎁免费-纯欲御姐主播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