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邲之战(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丝纯欲主播-免费
荀首没有接腔,铆足了劲儿连发两箭,皆被襄老躲了过去,咬着牙又发一箭。这一箭明明又被他躲了过去,怎么他栽倒了?正在疑惑,只听魏锜小声说道:“是楚人帮的忙,这个楚人好像叫屈巫臣,也是一位大将。”
荀首点了点头,驱车上前,还没等车停稳,便跳了下去,他要活捉连尹襄老。
可是,荀首失望了,因为连尹襄老已经死了。死就死了呗,荀首命令随行的几个小卒:“把尸体拖到车上。”
几个小卒刚刚将连尹襄老的尸体拖上车,一队楚军杀了过来,要抢回连尹襄老的尸体。荀首举目一瞧,当先那辆战车十分华丽,车上的头领既年轻又英俊,左臂上裹了一块白布。直觉告诉荀首,这个小将有来头。
荀首重新上了战车,这一次,他不再射胸、射头,凡是那小将身上的要害部位,他一概不射,他射手,射那小将的右手腕。一箭过去,果然将其射中。谷臣哎呀一声,箭未及拔,魏锜冲到,将他活捉过去,置于车中。
荀首喜道:“有此二物,可以赎回我的儿子了!撤。”
且不说荀首如何撤退,单说楚司马公子反,奉了楚庄王之命,来攻上军。上军元帅士会,在晋军中是最有头脑的一位,他见荀林父智不能料敌,才不能御将,不进不退,必败无疑,忙回到军中,预做准备。正当晋中军和下军溃不成军狼狈渡河的时候,晋上军岿然不动,在敖山下列阵以待,公子反的部队攻了好几次,也未能讨得半点便宜。
楚庄王见公子反攻晋上军不下,忙命潘党率领楚之后备军,增援公子反。
士会叹道:“中、下二军已败,我再硬撑着也没有什么意义。撤。”于是,他亲自领兵殿后,且战且退,加之他事先安排的七支伏兵的作用,毫发无损地退到了黄河岸边。
战争已接近尾声,读者也许要问,养由基呢?如此厉害一个人物,在这么一场大战中,怎么不见露面?不说读者,连不佞也感到遗憾。按照孙叔敖制定的军制,禁卫军采取的是轮班制,早晨到下午的时间归右广,其他时间归左广,而赵旃唱歌的时间是三更,所以出动的是屈荡率领的左广部队。可是,这一仗一直打到了第二天,到点要换班了,屈荡不同意,他说:“大王乘坐左广之车开始作战,也一定要乘它结束战争。”
屈荡这么一说,楚庄王不好再说什么,仍旧乘坐左广的战车。可怜的养由基,就这样被屈荡抢了风头,在这场战争中毫无表现。好在二十二年后,养由基在鄢陵之战中射杀了魏锜,总算大大地风光了一回。
却说荀首兵转河口,荀林父之大军尚未渡尽,心甚惊慌。也是天不灭晋,赵婴齐率众渡过河后,打发空船南来接应。时天已昏黑,楚军已至邲城。伍参说道:“大王,晋军现在都在渡河,无心作战,如果我们乘胜追击,一定能把他们全部赶进水中。”
“不必了,冤冤相报何时休?又何必赶尽杀绝呢?当年,城濮之战,晋文公并没有穷追不舍。”楚庄王说道。
于是,楚军收兵。
整个晚上,晋军都在渡河。
楚军清点人数,死伤极少,但是连尹襄老战死,公子谷臣被活捉,给历史留下了一个小小的遗憾。
因为楚军晚上驻扎在邲城,故而,晋楚之间的这场战争,又被称为“邲之战”。
城濮之战,晋国大胜;邲之战,楚国大胜。自此,霸主的宝座,由晋转楚。此乃后话。
却说郑襄公得知楚师得胜,亲至楚营劳军,迎楚庄王于衡雍衡雍:地名,在今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
郑襄公大摆宴席,以示庆贺,喝到酒酣耳热之际,潘党举樽说道:“大王,此次对晋之战,乃是我大楚建国以来所遭遇的最大一场战役,也是战果最为辉煌的一次战役,请收晋尸,筑为‘京观’,以彰大王之武功于万世。”
所谓“京观”,就是战胜的一方将战败一方阵亡者的尸体堆积在大路两侧,覆土夯实,形成一个个大金字塔形的土堆,用以夸耀武功。
对于这个看起来很“酷”的建议,楚庄王表示坚决反对。他说:“何为武?武就是止戈。从前周武王消灭商朝之后,曾作《国颂》说:‘把干戈收藏起来,把弓箭也收藏起来,我将追求美德,并把这一愿望体现在夏乐中,以求永久保有天下。’所谓武功,就是要清除残暴,消灭战争,保有天下,巩固功业,安定百姓,调谐诸国,积聚财富,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子孙后代不忘记祖先的显赫功业。如今,寡人使两国士兵的尸骨暴露荒野,这是残暴不仁;夸耀武功使诸侯畏惧,这也是没有停止战争。既没有消除残暴,又没有停止战争,怎么能保有天下?再说,晋非有罪可讨,寡人幸而胜之,何武功可彰耶?”
说毕,楚庄王下令,将晋军阵亡者就地掩埋,并在黄河边上祭祀了河神,方奏凯而还。行至申邑,宿于申无畏家中。
邲之战,申无畏之所以未曾从军,乃是老母病重的缘故。如今,老母已经痊愈,又听说楚军打了大胜仗,特别是楚大王驾幸其家,觉着很有面子,便殷勤招待,连饭菜也是他亲自端送。可是,楚庄王无动于衷,从早上到中午都在发呆,连饭也不吃。
申无畏有些害怕了,不知道哪里得罪了大王,诚惶诚恐地问道:“大王,我们打败了晋国人,报了城濮之战之大仇,再往前走上半步,我大楚就可以称霸天下了,您应当高兴才是。可是,您看大王您,是不是臣下招待不周?抑或是饭菜不合您的口味?”
楚庄王苦笑一声道:“汝多虑了。是的,我大楚这一次确实打了胜仗,而且是历史上最大的胜仗。但不知汝听说了没有,在这次大战之前,双方进行了无数次的较量。但就我大楚这一方,真正有真知灼见的只有伍参一人。但大战即将结束的时候,伍参向寡人进了一言,要寡人穷追晋军,赶尽杀绝,这不是陷寡人于不义吗?还有那个潘党,也是寡人非常器重的大将之一,在大战结束之后,竟然劝寡人收晋尸以为京观!又一个欲陷寡人于不义的人。寡人听说贤德之君有贤才相辅,就可以称王,周武王是也。中德之君有良臣相佐就可以称霸,齐桓、晋文是也。要是德才平庸之君,其臣下的才智又不及他,他就会自以为是,直至国破身亡。寡人德才平庸,而潘党等人也是坐井观天,看来寡人将要成为亡国之君了。”
略顿又道:“任何时代都有圣人,任何国家都有贤才。寡人遍观大楚之臣,除了孙叔敖可以称为贤才之外,再也没有人了。而孙叔敖这一次……唉,寡人不想多说了。总之,寡人觉着楚国的前途并不光明。”
写到这里,不佞坐不住了。不佞读的史书不算太多,也不算太少。不佞不曾见到,历史上有哪一代国君,在打了胜仗之后,特别是空前的胜仗之后,竟能反躬自省!
楚庄王敢于反躬自省,非止这一次。数年后,他见天不现妖(无水旱之灾),地不出孽(无崩震之祸),就祷告于山川说:“上天不要忘记我这个寡德的人,应给予警示。”莫说作为一国之君,就是一个平民百姓,谁不想听好听的话?谁不是闻喜则喜,闻过则怒,即使不怒,也是心中不大舒服。而他,因为无过,竟然祈祷上苍,降灾对他进行惩戒。此等之人,此等胸怀,这和古往今来的那些自诩神圣、妄夸英明、文过饰非的王侯相比,何啻霄壤?
且不说楚庄王如何反躬自省,单说晋军败退绛都,清点人马,死者八千,伤者一万一千人。晋景公大怒,下旨要斩荀林父。以士会为首,数十名将军、大夫,一齐跪下为荀林父讲情:“林父乃先朝大臣,虽有丧师之罪,乃是先谷故意违抗军令,故有此败。主公但斩先谷,以戒将来足矣。昔楚杀成得臣而晋文公喜,秦留孟明视而襄公惧。望主公赦荀林父之罪,以图后效。”
晋景公默思良久,遂从众臣之谏,拿先谷以正军法。不只赦了荀林父,其官如旧。此周定王十年之事也。
讲过了荀林父之后,咱回过头来再说楚庄王。楚庄王在申邑休息了三日,班师回郢,万民空巷来迎。
楚庄王回到郢都的第一件事,便是设宴庆贺,论功行赏。因伍参功列第一,擢升为大夫。一个嬖人,竟然官至大夫,这在楚国历史上是不多见的。楚国之兴,兴于伍参,若非伍参的一谏再谏,邲之战也就打不起来,邲之战若是打不起来,楚庄王就不可能成为春秋之霸主。但话又说回来,若非伍参之孙伍子胥投奔吴国,楚国也不会差点儿亡国,此后楚国一蹶不振。历史啊,往往给世人开一个不可思议的玩笑!
是的,伍参应该嘉奖,应该升官。但楚庄王忘了一个人,一个重要的人物——孙叔敖。
孙叔敖见伍参升为大夫,只觉天旋地转,倒在桌子底下。楚庄王忙召御医来救。
🎁黑丝纯欲主播-免费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