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来自龙虎山的线索(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第65章来自龙虎山的线索
洪武十八年,夏日阳光如金色流火,洒落在京城的郊外。
作为淮右布衣出身的皇帝,朱元璋最近有了一项对于皇帝来说并不奇怪的爱好,那就是换上便装溜达到郊外,看农民们种田。
雅称白龙鱼服,俗称微服私访。
此刻,朱元璋虽然没有坐在龙椅上接受朝拜,但是站在田野间,他的脸上还是洋溢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这种即将丰收的喜悦,甚至不亚于权力带给他的快乐。
朱元璋的目光所及,是一片片翠绿如波的庄稼地。
土豆、玉米、红薯,这些被朝廷寄予厚望的高产作物,已经被逐渐推广了到了京城周边,种植一两年以后,如果没问题,就会逐步推广到整个直隶,随后再用五到十年的时间,逐渐推广到整个大明。
这些高产作物的田地,在此刻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至于让燕王朱棣送徐达回京,则是朱元璋存了些私心,一方面是朱棣是徐达的女婿,这时候照顾岳父合情合理,另一方面是有段时间没见朱棣了,朱元璋也想见见儿子,同时交代一下北方的事情。
“你这书生倒是有趣,姓甚名何?可有表字?”
风先至,竹叶沙沙作响。
朱元璋的心中充满了期待,这些高产作物如果能够顺利推广种植,那么大明的国力,肯定是要上一个台阶的,因为越多的粮食,就意味着能够供养越多的人口,而人口的增长虽然从长远角度会加剧人地矛盾,但对于现在刚从元末战乱中恢复过来的大明来说,却并不是什么坏事。
“解缙,字大绅,赴京访友。”
这时候天空忽然阴沉了起来,一阵风卷来,眼见就是要下夏日的雷阵雨。
“背疽?”
“你这书生,能想出后两句吗?”
朱元璋和护卫们来到了旁边的一处破道观避雨。
朱元璋微微蹙眉,这可不是什么好病,范增、刘表、孟浩然等人都因此病离世。
眼见此情此景,朱元璋忽然来了诗兴,念出了灵光一闪下想出的诗句:“微微细雨洒斑竹,阵阵清风吹落花。”
谁料,这书生指了指钟山的圣孙坛方向,轻而易举地便对了上来。
这个从云南俘虏回来的年轻宦官,办事麻利,头脑清晰,同时知道分寸,很得朱元璋喜欢,看他这副架势,明显是有急事,不会无的放矢。
朱元璋的牛皮靴子踏在田间小径上,泥土的芬芳扑鼻而来,这是大地独有的味道。
一路思量着这些事情,朱元璋坐着马车回到了皇宫。
实际上,由于北元的军事力量一时难以消灭,大明对北方的战略在岭北之战失利后,就从战略进攻转为了战略防御当然这种转向,并不意味着大明害怕北元,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抉择,因为大明的人口、疆域远胜北元,只要能让中原等地获得休养生息的机会,那么在人口、粮食、兵源等数据的增长上,大明只会把北元越拉越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参与过元末战乱的那一拨北元精锐士兵,也在不断老去,北元的战斗力只会越来越低,可战之兵也会越来越少。
辽东战事已经基本结束,明军可谓是大获全胜,剩下的收尾工作,以汤和的资历和能力足以胜任。
毕竟目前看来,二儿子秦王朱樉荒唐无度只知享乐,三儿子晋王朱?虽有些智计却过于残暴,都不是能承担起重任的料。
“启禀陛下,宫中无线电台传来辽东军中的消息,魏国公徐达得了背疽,病得厉害,已经无法视事治军了。”
大明守住北方边境线就能稳住育,此消彼长之下,北元是必输的局面,而且随着云南、辽东被明军收复,北元的战略空间,愈的狭窄了。
土豆的叶片肥硕碧绿,仿佛是大地上的一顶顶小绿伞,遮住了夏日的炎炎烈日;而玉米的秆子则已经成长的高大挺拔,仿佛一队队穿着绿衣扛着长枪的士兵,在田野间列队待;红薯就没那么起眼了,它们的藤蔓蜿蜒着,稀疏的绿叶间偶尔才会露出泥土中的根须,像是小老鼠一般。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