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举荐孝廉(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第95章举荐孝廉
吴县自古就是吴越一带最繁华鼎盛的城市,规模城建都并不小。
顾雍担任县令之后,更是政通人和,安置了大量的士兵、工匠的妻女进城,使人口进一步增多。
所以吴县究竟有多少户人家,不仅孙策关注,同列在席的朱治、何夔亦非常好奇。
顾雍立即向诸人详细介绍道:“孙将军平定战乱,使野无豺狼,河清海晏。吴县百废俱兴,不仅百姓在城邑安置,更有数户豪强之家搬到了城中,如今城中有十八坊一市,总共三千六百户,约两万人。”
一坊基本上就是一里,平时是里正管着坊门钥匙,里正开门,百姓才能在白天出入坊内外,所以吴县的人口统计还是很容易的。
接近四千户人家,比石城县那种四五百户的小土城的确是恢宏不少。
孙策颇有兴致的问道:“是哪几户大族搬到了城邑当中?”
“我族子弟皆在郡县出仕,故而妻女都接到了城中。此外还有6氏、张氏等族。”
“张氏?”孙策颇为惊讶,他记得张氏族长张允可是一位轻财重士的豪杰,族中部曲千人:“他怎么会离开坞堡,搬进城邑?”
顾雍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个便不知晓了,或许是因为城中便利吧。城中商业繁华,各种物资皆轻易可得。这对常年龟缩在坞堡中,完全靠自给自足的豪强而言,极具吸引力。丰富的物资,其实是坞堡中最欠缺的。”
孙策微微颔,也有道理。不要低估战乱对豪强们生活水平的影响。
从董卓之后,钱货不通,商品经济凋零,没有商队会窜访各处坞堡。只靠着自给自足,一处坞堡中若不具备生产条件,连瓷器、橘子都很难得。
如果张氏判定吴郡将来必定会稳定繁华,那提前搬到城邑当中也算是个合理选择。
此时朱治笑着开口,说道:“此事或许我知晓原由。张氏族长张允或许对孝廉有意。”
堂内诸人纷纷瞩目,举孝廉这种事,看似是人才被动等着太守举荐。
但事实上,运行了数百年的察举制怎么可能会这么简单、直接。
豪强、世家大族早已融入这套规则当中,每年举孝廉都充斥着大族之间的利益交换。
而太守也通过这种手段拉拢地方豪强,巩固自身位置。
孙策立即来了兴致,问道:“张氏这是与我等示好?朱公可有意举张允为孝廉?”
朱治沉吟说道:“张允仗义疏财,名扬州郡,举其为孝廉亦足以服人。故而关键在于,举其为孝廉是否利于将军统治吴郡。”
“张氏是吴郡大族,部曲千人,若能得其襄助,吴县倒是能更为安稳。”孙策说过举荐孝廉的权力完全交给郡府,所以他也没有过多干预,只是跟朱治谈到当前统治,说道:“如今我等还是以吴县为重。”
有一个稳固繁华的县,就足够孙策以大军万余扫平任何叛逆了,所以最持重的办法还是稳固根基。
朱治闻言立即表态,说道:“那孝廉最后一个名额便不考虑另外十二县之人,留给吴县了。在吴县豪族众多,在尚未派人加入将军麾下的大族中,张氏的确最适宜。”
孙策眉头一挑,原来还有这么一层关系。
吴县大族除了6氏跟孙氏有仇之外,顾氏、朱氏等都先后有人加入了孙策麾下,成为统治吴郡的一员。
张氏还没有族人担任军政要职,却又掌握了大量财富,难免会有种惴惴不安,担忧自己被排除在统治阶层之外。
这时候他要继续统帅上千部曲龟缩在坞堡中,恐怕双方都不互信,难免祸乱中生。
他搬到吴县来,恐怕也是想着消弭孙策对他的芥蒂和猜忌。
孙策一笑,自己可不是袁术啊,不会作出抄掠治下这种事。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