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页(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比如在布会上跟费尔母女聊天时,黛西就问可不可以把粉色蓬蓬裙的厚裙摆改成薄裙摆。
当然,这些修改是有限度的,她不可能为了取悦客人而把自己的设计改到面目全非。
伊莎贝拉揉了揉眉心,说:“不仅是裁缝师,我还需要一名助理。”
她想给自己找个助理来替她处理一些繁琐的事务,例如联络买家和记者、物色模特儿、找场地租场地等等,不然随着名气越来越大,她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要不要试着刊登招聘广告?”布兰登太太提议道。
现代人求职多半是通过那些五花八门的求职网站,但是互联网出现之前,人们找工作的途径无非是通过报纸上的招募广告、商店外面的招募启示,或者由相熟的人介绍,因此某些商店会在店外开放一个专栏,只要付钱就可以让自己招募启示登上去。
“回罗彻斯特再算吧。”她说。
……
但短时间里是没办法回去的。
因为伊莎贝拉需要挨个买家联络过去,看看她们有什么需求,经过几番周旋,她在一个早上里促成了六订单——她还有一半的电话尚未打出去。
敲定了订单,她接下来还要亲自去为太太们小姐们量度尺寸,真是一刻都不能停下来。
玛丽按照她的意思,到报摊买了好几份报纸,结果她一直捧着酒店的电话说个不停,直到中午才有空翻开第一份报纸。
《路易斯维尔日报》的加里布似乎已经成为了希莱尔粉丝,他说:【希莱尔的时装布会为我们带来了一系列颖的元素,他将画纸上的渐变色搬到裙子上,这样的创意实属惊喜……】
这篇刊登在娱乐版的报道由于篇幅不大,只附上了两张照片,一张是伊莎贝拉本人,另一张是他在报道里提及过的渐变裙子。
只可惜照片是黑白色的,而且报纸的纸质粗糙,印刷出来的照片精致度不高,很多细节都展现不出来,比实物逊色了不少。
《快递杂志》的麦克逊则持有保留的态度,但也可以看出他比之前有所改观了:【希莱尔的设计仍然是那么反传统,但我们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一位很有前瞻的设计师。值得一提的是,希莱尔并没有出现,实属稀奇,者从来没有见过不出席自己的布会的设计师……】
由于一场小小的时装布会不是什么重要的时事,《快递杂志》这报道所占的版面也不多,就两个巴掌大。
不过这两篇报道并没有引起什么现象级的热潮,读者一来没有亲眼见过,二来这种活动离他们很远,三来他们也买不起,所以见到这些报道时最多是当做一个八卦看完就算了。
如果凭一场时装布会就能火遍全城,成为街知巷闻的名人的话,伊莎贝拉得捏捏大腿看是不是在做梦。
但这并不防碍她的时装布会成为近日在在上流及至中产阶层之间出现率极高的热话——这些不用工作的名媛贵妇可以交流的话题无非就是八卦和时尚——谁家少爷跟谁家小姐订婚了、最近买了什么样的衣服和帽子之类。
在这个资讯贫乏的年代里,像是哪位小姐生的孩子很丑这种话题都能说上三四天,一场精彩的时装布会足以用垄断般的形式成为上流社会的茶会或聚餐话题。
那些收到邀请却没有出席的贵妇听她们说得如此精彩,纷纷后悔没有去布会,但还好尚能从最一期的《perfume》——《香水杂志》里一睹希莱尔表了什么样的品。
她们乐此不疲地交流着感想,又互相试探订了哪个款式,看看有没有撞衫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希莱尔的神秘身分也为人所津津乐道。
——他是从哪里来的?
——他为什么不愿意露脸?
八卦人人都爱,当说起这件事来简直一个比一个激动。
有人说因为他的长相有缺憾所以不敢露面,有人说他其实是个法国人,用假名在美国做生意,也有更夸张的说法——他的真正身份是一位大人物,像是议员或者市长,因此不能让别人知道。
说到这个话题就不得不提到伊莎贝拉了——布朗特小姐那么年轻,这位希莱尔先生应该不会年纪太大,要是能从她的嘴巴里挖出更多线索就好了,可惜她的口风牢得很。
在这样的热潮下,身为路易斯维尔上流社会的一员,要是你还不知道希莱尔是谁的话就跟不上潮流了。
本来希莱尔的热度只限于在这个很小很小的精英圈子里散播,直到《香水杂志》刊的出版。
这是一份在肯塔基州多个城市都有出售的女性周刊,从它的名字就能看出是一本跟女性的生活有关的杂志,主要介绍当前的潮流品和关注各地名流的衣着。
相比《路易斯维尔日报》和《快递杂志》,《香水杂志》显然引起了更多的回响。
先,它是一本女性向的杂志,比《路易斯维尔日报》和《快递杂志》拥有更多更多的女性读者,关注时尚的女士不会特意去买一份报纸只是为了看娱乐版或者生活版上有什么潮流,但她们却不会错过每周的《香水杂志》——别的不论,光论在时尚这一块,《香水杂志》的权威更高;其次,杂志里的照片比报纸的细致多了!无论写文章的人用怎样漂亮的句子去介绍,都不如一张实物的照片那样吸引人。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