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想法和问题(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第3o章想法和问题
李治和武媚娘点头,李弘此行为自己定下的小任务此时都已经完成。此时也就不再打搅父皇休息了,准备回东宫了。
走出紫宸殿,李弘的神色明显轻松了许多。
他今天为自己揽了一个看似不能完成的任务,毕竟从秦汉开始,不知道多少人极力在关中推广小麦种植,可到了此时也没有一个人成功。
关中小麦此时种植所占比例也就五分之一水平,这还是许多农户实在是土地不多,种粟米难以维持生计,才冒险种小麦的原因。
小麦推广种植这个艰难任务被自己揽下,一来让自己可以集中心思,在这个惠及民生的方面去努力,民以食为天,农业可是此时立国之本。
二来可以暂时不和母后有什么冲突矛盾,母后的心思此时在朝堂,李弘去做小麦推广种植之事,自然就没多少心思和时间在朝堂之上了。
三来李弘确确实实想为这个时代做些事情,做些对天下人有好处的事情。
小麦确实比粟米有太多优势,亩产远远高过粟米,食用方面也比粟米有太多优势。
小麦磨出的面粉可以作为各种面点的加工,可以做面条,也可以做成麻食,拌汤,凉皮等食物,小麦做成的面饼和干面条也可以长时间储存备用,比如挂面。
后世全球最主要的粮食就是小麦,即使稻米也是区域性的重要粮食作物,而小麦是全球性的。
自然,有利有弊,小麦比起粟米,其实更难伺候,需要更多的人力精心照料。小麦比粟米更吃水,尤其是杨花灌浆期。小麦需要的土壤肥力比粟米也更苛刻…
不过这些都能解决,关中此时不缺人力,关中人口其实现在是过剩状态。至于水利,自秦建郑国渠,到唐一直在疏通清淤使用。关中有泾渭二水,都能用作农田灌溉,而长安更是有八水环绕,水在关中来说也不是太大问题。
最后的肥力,关中的土壤属于黄土,本身肥力自然无法和黑土地比较,不过自汉代开始,沤肥就开始渐渐普及,到了大唐,沤肥早已是农民必备的一向技术。
种植小麦的几个先决条件此时皆以具备,小麦此时得不到推广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农业本身的保守性。
李弘需要做的是打破这种状态,让百姓确实看到种植小麦的好处,还有就是他要给那些准备换种小麦的农户一些基本的保障和利益,不能只停留在官方推广,却没有实际利益给农户的阶段。
此时回到东宫,李弘一路都在思索这件事情,其实自洛阳回长安,李弘就开始想这些事情。
怎样让百姓得到利益,怎样能保障百姓最基本的吃饭问题,对李弘极其重要。
当然,为均田制暂时续命,打击土地兼并,削弱关中贵族门阀的势力也是李弘顺带要做的事情。
其实李弘还在考虑一件事,此时如何让关中一年一收的小麦种植模式变为一年两收。
这不是李弘奇思妙想,异想天开,而是后世关中乃至整个长城以南,也就是四百毫米等降水量线以南的北方地区,都是一年两熟这种种植模式。
将此时的春小麦种植变为冬小麦种植,让原本秋季收获的小麦转变为端午之后就能收割,就能让土地在六月到十月这段时间处于一个较长的空闲期,就可以用来种植别的农作物,达到一年两熟的目的。
不过这件事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需要不断尝试,一来还是土地肥力问题,此时可没有肥料这种东西,关中的农田能不能支撑起一年两熟需要的肥力?
一年两熟需要的水利条件自然更加苛刻,水利能不能跟的上?
还有就是选择什么农作物,后世北方一般是一茬小麦,一茬玉米,可此时玉米是不用想了,除非大唐能够将贸易进行到美洲,或者干脆将美洲纳入大唐版图,不然玉米肯定是得不到的。
而几个好的选择,番薯,土豆此时大唐也根本没有,也还都在美洲。
此时只能在大唐已经有的农作物上选择,比如豆类,比如芝麻这些,还有就是各种蔬菜。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