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一人灭一国的猛人(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年底之时,韩瑗上书给李治,为褚遂良辩护说他冤枉,说褚遂良是一个为国家着想、不顾个人家庭的人,他的品行坚定如风霜,意志坚强如铁石。
他是国家的忠臣,也是陛下的贤良辅佐。他没有犯什么罪,却被排斥出朝廷,让朝廷内外的百姓都很惋惜和不解。
并举例晋武帝宽容大度,没有因为刘毅的直言而加罪于他;汉高祖仁慈,也没有因为周昌的直率而生气。
但褚遂良被调离,已经过了一年,他对李治并没有不敬,对于褚遂良贬黜一年的惩罚已经足够了。
所以希望李治能够审视他的无辜,稍微宽容一些,不要因为一些小错就惩罚他,以顺应人心。
但李治却对韩瑗说:"我知道褚遂良的情况,但他性格倔强,喜欢冒犯上级,因此我要责备他,你为什么要这样为他辩护呢?"
韩瑗回答说:"褚遂良是国家的忠臣,只是因为谗言和谄媚而被诋毁。以前微子离开后,殷国就灭亡了;张华在位时,国家的法纪并没有混乱。如果陛下无故放逐旧臣,恐怕对国家不利。"
虽说韩瑗的话说得李治哑口无言,但李治依旧没有接受他的建议。
因为建议未被采纳,韩瑗请求退休回乡,但李治没有同意。
紧接着,刘洎的儿子上书申诉他父亲的冤屈。声称在贞观之末,他的父亲因为褚遂良的诬陷而死,李义府也帮助他申诉。
李治便询问身边的大臣,大家都迎合李义府的意见,说刘洎是冤枉的。只有给事中长安的乐彦玮提出了不同意见。
他说:"刘洎是大臣,皇帝偶尔身体不适,他怎能立刻自比伊尹、霍光那样的人呢?现在如果为刘洎平反,岂不是说先帝用刑不当吗?"
李治认同了乐彦玮的话,对此事作罢。而褚遂良也失去了回到朝堂的机会。
其实韩瑗为褚遂良辩护,是官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保护,也体现了忠良对国家和君主的忠诚。
褚遂良被调离的原因与他的直言进谏有关,这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被视为冒犯上级。
李治对韩瑗的回应表明,尽管他知道褚遂良的情况,但因为褚遂良的性格和行为,李治仍然决定处罚他。
这反映了皇权的绝对性,即使面对忠臣的建议,皇帝也有最终的决定权。
而刘洎案件的处理则显示了此时政治斗争的复杂性。
一方面,有人试图通过申诉来平反冤屈,另一方面,也有人担心这样的行为可能会质疑先帝的决策。
乐彦玮的言语体现了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同时也是对当前政治局势的谨慎考虑。
皇权独裁的朝堂之上,纷争不断也属正常。反正只要李治同意,黑的便可以是白的。
李治可没有他老爹李世民的气量,更没有李世民的眼光。身边的忠臣减少,那就代表着奸臣的增加。
容不得反对与批评,有了错也不会认错更改,用人不讲才能,只认亲疏。有这样的皇帝,国家不衰弱是不可能的。
显庆二年春,秦琼旧疾复发。于二月离世。
李治闻讯,愁眉不展,言说之词全是北边没了秦琼的震慑,突厥恐怕又会与大唐为敌,全无半点悲哀伤心之色。
而武曌则是让李治不用担心,言说朝中还有苏定方与薛仁贵,有此二人镇守北疆,定可让牛木二不敢擅动。李治闻言大喜,直夸武曌善于识人。
不过,他倒是遵照惯例,让秦琼陪葬昭陵,去地下陪伴李世民。
崔俊得到秦琼离世的讯息已是在半年之后,扼腕之下,崔俊哭红了眼。
三月之时,李治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让原本担任潭州都督的褚遂良改为桂州都督。这一来一去的,道路崎岖,就是在有意折腾褚遂良。
不过,褚遂良倒是老实,得了圣旨便直接去上任。
到了七月,李治得到一个神奇的消息。王玄策一个人干了件大事,一个人将天竺给破了。
王玄策可是个猛人,曾任融州黄水县令,后升任朝散大夫。王玄策这次出使天竺摩揭陀帝国,还是在李世民的贞观二十一年。
唐初,印度半岛最强大的中印度,统一印度半岛建立摩揭陀帝国,并很快与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