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五花折桂(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他自诩见多识广,也没有听到过谁证道文宗时,能引动如此多的文气,诞生如此多的灵文。
如此恐怖数量,几乎是正常文宗能够引动文气、灵文的五六倍以上。
没错,他和韩昌黎就是属于正常文宗范畴,以阐述儒家经义至理证道。
一般来说,文章越符合儒家圣道,引动的文气越多,衍生的灵文越多。
而诗词歌赋篇幅有限,哪怕是才高九尺的佳作,也远远逊色于阐述儒家经义。
可李太白却凭借自己创作的上千优秀诗文,量变引质变,完成了最终的逆袭。
“壮哉李太白,异象盖古今!此后,谁敢言诗赋乃是小道?”
诗圣杜子美朗声一笑,声音中满是自豪与兴奋。
自儒圣道化文曲,门下七十二弟子受其恩泽,尽皆证道圣贤,被世人并称为“儒家七十二圣贤”。
其余三千弟子,也在文曲恩泽之下,臻至大儒境。
儒家圣道起源于儒圣,由儒家七十二圣贤和三千大儒共同展壮大,成为当世第一显学。
因此,阐述儒家经义,注解圣贤典籍,最容易贴合圣道,证就圣贤的几率越高。
如横渠先生,凭借着“横渠四句”,引得文曲星垂,铸就圣心。
若非天不假年,未能在寿元大限前,凝聚出圣魂,儒家将再多出一位圣贤。
即便如此,横渠先生也被世人尊称为“虚圣”。
如司马相如,一篇《凤求凰》,千古名赋,却只是文宗而已。
儒道九十九位圣贤,皆是以经义凝聚圣心、圣魂,证就圣道,无一位以诗词歌赋证道。
李太白的出现,却给所有主修诗词歌赋者带来了光明,带来了证就圣贤的希望。
诗佛王摩诘、诗魔白乐天、诗鬼李贺等诗坛大家,见此景象,古井无波的脸上少见的流露出笑容。
从文运的趋势来看,诗词歌赋之道越完善,有证道的希望。
作为当世诗坛大家,他们自诩诗才不弱无人,同样有证道圣贤的希望,自然颇为欣喜。
除了杜子美等诗坛大家外,那些主修诗文的儒修更是欣喜若狂。
一旦李太白成功以诗证道,诗文的威能将会大幅度提升,拥有着匪夷所思的力量。
“文气如海!”
“盛况空前!”
“不可思议!”
“足以记入长安郡志,乃至是唐州州志!”
长安郡本就文气昌盛,普通人都能咬文嚼字,但长安郡城,乃至是整个唐州,却没有出现一位当世文宗。
虽然李太白并非长安郡人士,但是他在长安郡证道文宗,教化一方,长安郡百姓自然是与有荣焉!
不少儒修已经开始在研墨构思,准备将这一盛况写入读书笔记中,传之后世,留下一段佳话。
“李太白,果然了不得!”
只是这一出,就让李太白锋芒毕现,直接将群芳争谱的热度都给压了下去。
“真是蔚然壮观,真真是唐州一大盛事。吾代唐州数万万百姓,谢过诗剑仙教化之恩!”
李渊的身影凭空而出,对着李太白躬身一礼,以示感谢!
作为唐州州牧,唐州文运越盛,气运越隆,李渊获得的好处自然越多。
李太白笑而不语,脸上没有半点骄傲自得,只有一种古井无波的平静。
对他而言,如今最重要的是凝聚圣魂,其他都是浮云。
哪怕他寿元充足,也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不然横渠先生就是前车之鉴。
不知过了过久,灵文不在衍生,车辇之上,李太白虚影再次生出新的变化。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