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佛譬喻教摩诃男(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净饭王让人在位于迦毗罗卫国城南的地方修建精舍作为佛陀讲经说法的道场和比丘们的安身之所,这个精舍的名字为尼拘律树园。意译为无节园、纵广园。因为这个地方生长着类似榕树之桑科植物的大树。称尼拘律树、尼俱类陀树、尼拘陀树。意译无节、纵广、四维、多根。树干端直高大,覆地甚广,有下垂之气根,气根达地复生根向四周扩张生长。
当时很多迦毗罗卫国的的王公贵族都纷纷受到释迦牟尼佛的感化,或为居士,或是出家。其中有甘露王之子名叫阿难,又叫阿难陀,见佛陀身相庄严美好,光明殊胜,梵音声深远,故而拜佛出家作了沙门。阿难是佛陀的堂弟,年轻而又英俊。此时,阿难陀比丘年方十七八岁。在众比丘中,记忆力深广。被称为“多闻第一”。文殊菩萨曾经这样赞叹阿难的庄严、多闻:“相如秋满月,眼似青莲华,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在佛陀十大弟子中,阿难记忆最强,仪容俊秀庄严,令见者心生欢喜。在当时僧团中年纪最轻,聪明而多闻。不但佛陀喜欢他,更有大众缘,尤其深得女众的尊敬。
当时跟阿难一起出家的有摩诃男的弟弟阿那律、佛陀的堂兄提婆达多等十几个释迦族中的王子和贵族。
摩诃男是迦毗罗卫城的大将军,他皈依佛陀,成为居士。
这天,佛陀的堂兄弟摩诃男来到精舍礼见佛陀,问佛陀说:“世尊!我修学佛法已经有好一段时日了,也深知佛陀所教导的法:贪、瞋、痴是内心的染污障碍,应当完全断除,但有时心中却还不免会生起贪、瞋、痴来,无法完全根除,不知这是因为还有哪一法尚未断尽所导致的呢?”
释迦牟尼佛言道“摩诃男!你心中对来自眼、耳、鼻、舌、身等感官上的五欲之乐还喜欢着,所以还会有贪、瞋、痴的生起。一旦断除了感官五欲这一法,你甚且不会再过着在家的欲乐生活。”
释迦牟尼佛又说:“不过,摩诃男!即使能以正慧如实知道感官五欲是乐少、苦多、失望多、带有多少危险祸患的圣弟子,只要还未能经验到离欲、恶的踊动之喜与温馨之乐,或者,比这喜乐更宁静的境界,那么,还是会喜欢这感官上的五欲之乐的。”
接着,释迦牟尼佛为摩诃男居士,详尽地分别说明了这五种来自感官的欲乐,以及其所带来的危险祸患,例如,佛陀说:“因为欲的缘故;以欲为根源,所以,国家与国家共诤;族群与族群共诤;家庭与家庭共诤;母子、父子、兄弟、姊妹都不免共诤,乃至因共诤而引起征战与残酷的杀戮。”
摩诃男闻佛陀所说,心明意解,合掌跪拜礼佛而退。
富楼那尊者原是净饭王国师的儿子,当时遂于悉达太子出城之夜,与朋友三十人同时于波梨婆遮迦法中出家,入雪山,苦行精进,终得四禅五通。及佛成道,于鹿野苑转法轮,师乃至佛所求出家受具足戒,后证得阿罗汉果。以其长于辩才,善于分别义理,后专事演法教化,因闻其说法而解脱得度者,多达九万九千人,故被誉为‘说法第一’。
佛陀的威名赫赫,感动了当时的整个印度,于是国王下令,凡是有罪的人只要一律跟佛陀出家,一律既往不咎。这样难免僧团鱼龙混杂。但是佛陀慈悲而又威严的教化,让一些犯人哪怕是出家做了沙门,他们还是自愿去接受刑罚。因为佛陀说了每个人都要为自已的言行负责。有的犯人犯了杀人之罪,出了家,还是自愿去监狱坐牢,也自愿接受死刑。但是他们死的时候很安详。
佛陀又劝这些国王要谨慎用刑,教化为主,也要防止冤枉他人,致无辜者坐牢或是被处死是非常不好的,会让国家不安稳。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