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代饮食下(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 从此,这两位僧都结下深仇,互相诅咒对方速死。后来他们虽都有意息怒,然而诅咒却一直继续下来。
当时,空海大师心生一计,命众弟子到市上购买衣食棺椁等物,扬言空海僧都已死,因此购买安葬用的物品。修圆僧都的弟子,听说此事,兴高采烈的跑去报告师傅,僧都听了欣喜地问道:“你听的确实吗?”弟子回答说:“听的千真万确,所以才来禀告师傅。”僧都心想这不是别的,是我的诅咒收效了,随即停止了自己的诅咒。这时,空海大师差人暗地到修圆僧都那里打探他是否确已停止了诅咒。使者回来禀报说:“修圆僧都以为他的诅咒已获灵验,非常高兴,从今晨起即已停止了。”大师闻报后,立时接二连三的施展他的法术,不久,修圆僧都暴卒。
从这个故事来看,这俩和尚为了煮栗子杀的你死我活,品行只怕都好哪里去。
栗子本来就是日本本地物产,连猴子都会吃,日本人学会吃栗子也是早晚的事。至少到战国时代,栗子也和豆包一样走下神坛,成了民间食物。即使农家也会采摘来栗子埋在灶灰里,等到烤熟爆裂了食用。
日本的煮物历史比较悠久,很多食物都被拿来放在水里煮熟了食用。在豆腐这种高蛋白、足以代替肉类的食物从中国传入日本后,就有人开始把豆腐切块放进水里去煮着吃。
到了室町时代,产生了被称为“田乐”的小吃。这种小吃是把豆腐串成小串,在火里烤成金黄色后沾味噌食用。还有将山椒嫩芽和山芋也用叉子放在火里烤熟,然后沾着放了砂糖的白沾味噌吃的各种田乐小吃。当然,一看到放了砂糖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种食物最初又是宫廷食品,一般老百姓根本吃不起。
后来,不知道谁第一个把这些田乐食品都串在小竹签子上扔进了汤锅里煮,捞上一吃味道居然不错,于是这种田乐食品就成了著名的“关东煮”。由于这种食品的前身是御用食物,到战国时代在关东地区被扔进锅里,我们有理由相信最早将这种宫廷烧烤扔进锅里的是关东的武士们。后来到了江户时期,“关东煮”越发成熟,随着不断有人将各种各样的食物都串起来扔进锅里煮着吃,最终发展出了现在丰富多彩的现代关东煮。
铁板烧是随着西洋人的船只被传到日本的。一些喜欢标新立异的诸侯,像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都很喜欢吃铁板烧,特别是在院子里架起炉子烤鱿鱼,然后再刷上酱汁食用,曾经在他们的时代流行一时。
由于不吃肉食,所以各种海产的铁板烧就被推广起来,从武士阶层的专享食物,逐渐又变成追求时髦的町民百姓的食物,终于变成了流行食品。
其实,如果说对外国舶来食品的最初推广者,可能并不是武士,而是生活在堺和博多这些对外开放口岸的商人们。
例如,最初享用西洋糖块这种奢侈食品的就是日本的商人。在当时,欧洲的糖大都还要从亚洲进口,运到欧洲时,价格几乎就和黄金等价了,所以只有国王和富豪们才能吃的起,他们几乎会在所吃的任何食物中加入糖。因为吃糖太多影响牙齿健康,还间接催生了欧洲最早的牙医行业。
可以想见,在南美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种植甘蔗之前,从亚洲运到欧洲加工成糖块,再卖到日本的“南蛮糖块”究竟有多么昂贵,除了那些富可敌国的商人,很难想象还有别的什么人能吃的起。
后来,九州强藩萨摩的岛津家征服了琉球国,并强制他们全国种甘蔗,总算使日本的糖可以自给,甜食也变成了平民食品。
现代日本的许多名吃,都是在战国末期到江户初期才开始出现的,再之前食物种类之贫乏实在令人发指。而日本之所以能在几百年食物品种极大丰富,还是有赖于明朝灭亡,许多明朝人逃到了日本。
其中著名的理学家朱舜水便可以被称为日本的“食神”了,这位在家就喜欢下厨的大思想家,最大的贡献就是做出了诞生在日本本土的第一碗拉面给当时日本幕府将军叔叔水户黄门吃。水户黄门吃了大为惊叹,于是便致力在日本宫廷和幕府推广拉面,使之成为一种在上流社会流行的御用食品。经过几百年的演化,拉面终于成为了日本民间食品,并传到反攻中国大陆,使日本拉面成了高价的面条品牌。
除了拉面,像羊羹、酥皮点心一类的中国民间小点心也来自于这些逃亡的明朝人,通过他们的手进入日本。
正如曾经有人分析的,日本文化就是个洋葱头,剥开一层还有一层,最后等你全部剥开了,里面却什么都没有。日本的小吃也是如此,每一样日本特产的食物,寻找源头时都会发现原来是外国传来的,真正产生自日本的食物居然一样没有。
泡茶喝的时代
荣西禅师从中国带回了茶叶,日本的武士们初次品尝到茶饮料的滋味。
最初茶在日本的流行,同在欧洲的流行一样,不过是作为一种休闲饮料。日本毕竟是东方国家,他们并没有仅仅把茶当做一种普通饮料带走,随着茶叶的传入,一整套的中国茶文化和茶趣也传到了日本。
南北朝时代,茶在日本大流行,无论宫廷还是武士都对茶很是痴迷。只不过,这时茶道还没有形成,但学习自南宋的斗茶活动非常频繁,室町幕府的足利将军经常在樱花盛开的时候率领诸侯在缤纷落樱中摆开阵势,布置堆积如山的赌资,斗茶取乐。
到了战国时代,茶道逐渐在商人中盛行起来,并且逐渐形成了具有日本风格的茶道。
战国的大名和武士都很热心茶道,特别是织田信长,他认为茶道可以陶冶情操,使粗野的武士能够平心静气。所以,他在织田家中大力推广茶道,要求部下们都要学习茶道。部下的武士们见主公如此热心茶道,也纷纷主动效仿,收集名贵茶具、举行茶会。
日本茶道的茶并非我们一般意义上的茶,而是抹茶。抹茶是用天然石磨将茶叶碾磨成微粉状的青绿茶末,抹茶苦味很重,但日本高僧们在这苦涩味道里居然品尝到了禅意,同高僧们关系密切的商人们学到了对茶的理解,发展出了现代茶道。
在有钱又有闲的商人们的苦心钻研下,原本简单的品茶活动被增加了诸多繁文缛节的规矩,并发展出追求所谓意境的茶会,使品茶从简单的个体行为变成了有钱人才能玩得起的富贵游戏。
商人有的是钱,可是钱能花在哪里呢?想象中国富人那样肉山酒海的胡吃海塞是没可能,在日本想搜罗出能吃饱肚子的食物都有困难。也许是在是钱多了实在烧手,商人们开始提倡在茶道中追求所谓的昂贵茶具。
所谓茶具说起来不过是用来煮茶喝茶的茶锅茶碗茶壶茶罐之类,如果只是要一般的喝喝茶,批发点便宜货就可以。可商人要往茶道砸钱啊,于是他们就提倡用就用古物,特别是进口的中国南宋茶具。不光追求茶具要古,还要追求扭曲美,就是一定要使残次品,像什么歪把壶、缺口茶碗之类,就被这些自封为茶人的商人奉为上品,疯狂追求。这些残次品也因为茶人的疯狂追求价格急剧攀升,个个价值连城,有的甚至夸张到号称“半日本”,也就是一个破茶罐要把半个日本卖了才买的起。
大名、领主们有样学样,也跟着商人追求高档茶具。收藏茶具成了当时一些富裕大名宣示财富的活动,织田信长就收藏了一大堆的瓶瓶罐罐,时不时的拿出来炫富。
同时期的近畿大名松永久秀拥有一只名为平蜘蛛釜的茶釜,传说在煮上水后,能看到有蜘蛛图案平平的伏在釜底。织田信长对此釜垂涎三尺,一直想把这东西弄到手,和他的九十九发茄子凑成一套。谁想他几次逼迫,松永久秀非但不肯交出,还造了反。后来松永久秀兵败,信长要他交出茶釜就饶他一命,久秀哈哈一乐,在釜中装满火药顶在头上,一拉弦命归西去,织田信长心疼的捶胸顿足。
信长死后,收集茶具之风不减反盛,战国大名个个都成了恋物癖。
丰臣秀吉原本是织田信长部下大将,更是信长一手调教出来的茶道爱好者。如果说织田信长还只是将茶道当做众多爱好之一,甚至还流放过过分沉湎茶道的部下大将佐久间信盛,那么丰臣秀吉对茶道的爱就几乎到了疯狂地步。
究其原因,秀吉出身过于低微,他希望利用茶道来拴住对他表面恭顺的大名们。这些家伙只是因为他强盛的武力暂时屈服,但茶道却可以征服他们的心。为了宣示财富和权力,秀吉用黄金打造了一间茶室,在这间金灿灿的茶室里点茶的各地大名们无不叹服,被秀吉天下人的气势所慑服。就连天皇也被秀吉有趣的茶道表演所吸引,成了忠实的茶道爱好者。秀吉以茶道为武器,控制住了上至天皇和下至大名的所有人,建立起一套他所需要的秩序。
可是,有一个人丰臣秀吉无论如何也无法征服,那就是茶道宗师千利休。
利休本是商人,后来剃度,专心从事茶道活动。秀吉聘他为御用第一茶师,本是想利用他在茶道界的威望控制诸侯大名。
此时很多有势力的大名或者是利休的徒弟,或者是利休的仰慕者。在利休之下有所谓“利休七哲”,这七个人都是具有实力的大名,他们对茶道师傅利休的尊敬远超过对秀吉。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