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逐渐悟道的清风一(第3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冢,是谓惚恍。”这句则总结性地说我们去感悟道的时候往往觉得道啊就处于那种“没有具体状貌,什么都是空的,而又恍恍惚惚可捉摸其运行的痕迹”的状况。
当然,老子说这是介绍“道”的隐约性,而非悟道时的精神状态。
有些人把这当成修炼所达到的一种状态去了,反而“走火入魔”地把自己弄得神经兮兮的。
“迎之不见其,随之不见其后”指的是“道”不可尽窥全貌,只能悟其所在。
所谓得道,并非真正掌握了“道”的所有道理,而是贴近于“道”的运行方式地去看待万物与行事。
这才是老子所提倡的,也就是他所说的“德行”!
所以老子紧接着说“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这点他想表明的是“道”的运行从古自今都一样的,我们返回去借鉴学习古时的“道”,只要真正弄通透了,是可以形成那种按“古时之道”来处理好现在的事的能力的。
老子毕竟是史官,以史为鉴以资今用是学习研究历史的根本目的。
当然,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有一定的复古倾向。
如果按韩非子“刻舟求剑”的寓言来看,似乎老子又迂腐了点点儿。
不过韩非子说的是法律要与时俱进。而老子讲的是要以历史角度去研究总结“道”的运行、形成依道行事的能力,从而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二者在范畴上还是有较大差异的。
可以这样说,韩非的“法”也必须循道而立!否则其法必不可依!
是谓之“法不外人情”。人情者,依道而生的一种社会共识。
扯远了点儿!
反正都扯远了,就还说句:所有的学习、锻炼、修炼等磨砺于人才的真正意义都是形成和提高其能力。人才所取得的成果仅是顺便而产生的自然结果。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能知古始,是为道纪”也是说的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事情。那就能贯通地把握住“道”,不偏离事物展的根本,形成完整的一套以道行事的方略(潜在指治国之道也该如此)。
老子把这称之为“道纪”。“纪”者,“记”而编撰而成的书也。如《史记》中的《本纪》。此句或许就是“纪元”一词的由来吧?”
这一章清风听得犹为认真。
他似乎觉得这应该是如何去悟道的关键所在了。
但他听后,还是掩不住的一片茫然!特别是我杂七杂八地说了些他根本没听过的东西。
比如,啥子模糊论、模糊数学、科学、物理、哲学等概念。我是说几千年后出现的东西了,但大意上他还是能接受的!他也只能扼要地只去关心《道德经》的内容,来回“读书不求甚解”了!
可他也太急切了!问道:“小颜,你是扯得远了点!不过,你倒是要说清楚老子在这章到底要说的啥子呀?啥子才是道的主旨核心嘛?”
对此,我深表抱歉,的确是自己现在毫无忌讳地口嗨,想着啥就说啥去了!这不暴露了我是从现代社会穿越到这儿来的了么?不然怎知那些“几千年后”的东西呢?
但他似乎并不关心这回事了。只当我真是太上老君派来的,所以无所不知的了!
于是,我不得不重新提了一句:“老子此章的重点在于要提倡“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虽然纯粹的“道”,就连老子他自己也说不清道不明的。但古之圣人之道,他还是清楚的!”
清风听了,才又“哦!”了一声,叹道:“原来是这么回事哟!我又着相了!”
我表示理解地笑笑说道:“师父,跟你说过的嘛!《道德经》不是一部关于怎么去修炼的书的嘛!”
他听了只得略显尴尬地笑道:“也是的!也是的!我咋把这也忘了!
好吧,你继续!”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