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老七说,洋芋要经常换着地种,包括番薯在内,他建议在云贵等地试着栽种,你们可有什么想法?”
难得一直沉默的大阿哥说道:“七弟向来有经验,他的建议应当不会有错。既然能当做饭吃,小麦与稻子收成不好的时候,如果洋芋番薯能有收成,也能拿来填填肚皮。”
太子余光斜过大阿哥,说道:“汗阿玛,如果让百姓种洋芋与番薯,可要如常收取他们的赋税?”
三阿哥附和着太子说道:“太子爷考虑得周到,赋税可不能少。既然种洋芋与番薯,就得与以前一样收税。”
四阿哥沉吟了下,想了想没有做声。
五阿哥向来不爱多话,只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九阿哥十阿哥十二阿哥亦如此,这时八阿哥站了出来,说道:“那赋税究竟该如何收取呢?毕竟作物不同,按照以前的夏秋赋税收取,也不大合适。”
大阿哥顿时急了,说道:“只稍微种一些,又没让他们将地都拿去种了。哪能成天念着赋税赋税,赋税是得收,可让百姓能吃饱,多些力气种地,收到的赋税岂不是更多?”
太子脸色变了变,垂下眼眸,掩去了眸中的恼怒。
这些年大阿哥与他愈发不对付,只要他说东,大阿哥定会说西。偏偏康熙视而不见,总是在其中和稀泥。
想到这里,太子在椅子里轻微动了动,有点儿坐不住了。
康熙神色平静,看似在思考他们的回答,
脑中却不由自主想起了齐佑。
齐佑以前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但也不能尽说胡话,问东答西,为了反对而反对,得有理有据。
同意耕种与不同意耕种,都该有具体的措施。
比如齐佑给给康熙写回来的信,详细记录了各种农作物的产量,大清天下田亩,以及能收到的粮食赋税。
如果仅在云南一地,耕地拿出百分之一来种番薯与洋芋,能收成多少,朝廷会少收多少的赋税。
百分之一的土地,实际损失的赋税,并不值得一提。
种地看天吃饭,干旱水灾虫灾等各种灾害比比皆是,天下总有地方粮食欠收,康熙不知道免了多少次百姓的赋税。
靠着免赋还不够,有时候还需要朝廷开仓赈济,还不如直接让他们试种新作物,解决温饱问题。
这笔帐一算,最后反而给朝廷减轻了负担。
眼前的几人,他们不是不聪明,学习功课样样拔尖,提出的想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只康熙还是感到不大舒服。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他们只想着怎样反驳对方,却没人拿出具体的措施。
康熙顿觉意兴阑珊,没心情再讨论此事,干脆道:“先到这里吧,梁九功,传膳。”
几兄弟都知道康熙不高兴了,连最活泼的十四都不敢再做声。
食不言寝不语,父子们照着规矩,吃了一顿没滋没味的饭。
饭后几人告退,康熙背着手,在廊檐下走动着消食。
京城秋季的夜里,风吹过带来阵阵凉意。天际的弯月,洒下清冷的月光。
康熙站在那里,定定眺望。
北地的秋,该已经起霜,甚至得穿棉袄了吧。
康熙脑中浮现过几个儿子穿着缂丝衣袍,围坐在东暖阁的情形。再想起北地的荒凉,齐佑总是一身旧衫,辛苦操劳,心中难得掠过一丝愧疚。
*
齐佑收到康熙的来信,差点儿没惊出一身冷汗。
果然,康熙准备给他送人来。齐佑无语腹诽,他真不需要康熙的这份关怀,真是一点用都没有,纯粹添乱。
算了下日子,估计康熙应该收到他的信了。他不知道结果如何,急也无用,只能暂时等待消息。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