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古人的智慧(第2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自己这还只是改良,要是完全开的话,确实际线得后移好一段。
老杨和小竹几人得知杨李氏的为难后,聚在一起商量了半日。
毛衣的织法,说实话,哪怕没人泄露,买一件回去拆开,机灵些的也能织上一两针,这手艺可比绣花简单多了。
想长久的不让人仿制,就得从毛线下手。
为啥之前都没人打羊毛的主意,不就是羊毛有浓重的羊骚味。
要是没有公子给的肥皂脱脂,这些羊毛绝对不可能做成毛衣的。
你说羊皮袄子,为啥有人穿,确实鞣制好的羊皮袄子,没有羊骚味,但是这里面的工艺非常考验匠人的经验。
不是谁都能做的,不然皮衣价钱怎么会卖这么高,要知道一张生皮子连熟皮子十分之一的价钱都卖不到。
要光是味道重,也不是不能忍,但是没有脱脂的羊毛天气热的时候会生虫子,还会腐烂,根本放不到冬日。
你说都穷到要靠味道这么浓烈的羊毛保暖,这户人家会有钱材料请匠人,给羊毛脱脂。
穷得人想不到,有钱人不会这么做,导致羊毛脱脂这些工序没人会去做。
从而便宜了贺宣,捣鼓出肥皂,给羊毛脱脂,做出毛衣。
当时没有把织毛衣这门手艺卖出去,也是有这些考虑,不止是织毛衣的方法,还有梳毛线,再往上还有制肥皂。
缺少了其中一道,羊毛是不可能变成毛线的。
可是三千两银子买三门独家手艺,呵呵,哪有这种美事。
所以,老杨他们时不时瞅一眼公子的动静,就是想跟公子汇报下大家商量出来的方案。
等贺宣出来,就被拉去听汇报。
杨李氏和罗家旺几人也匆匆赶来。
贺宣坐在上,面色严肃,听着老杨说起讨论出来的方法,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杨李氏提出的,可以把织毛衣的这些妇人都安排在织坊落脚,这样就可以避免一些外人打听毛衣的织法。
有点类似于提供员工宿舍,把人隔离起来。
这个方案,大家各有各的看法,庄子上的妇人还好说,很少接触外人。
但是村里来的这一批,把她们留在庄子上落脚,不一定是好事,哪怕贺宣愿意花钱,造屋子,也不好限制人家的自由。
都是有家有口的,出来干活还回不去了,换你你怎么想?
而且这法子治标不治本,但凡有泄露的心思,就算在庄子里住着,也能找其他方法出去,田庄又不是刑部大牢。
杨李氏能有这个想法,说明是认真考虑过这些事情的,不过受限于眼界,自小就是奴仆。
一大家子都是卖给主家的,不敢有反抗的想法,遇到问题,会代入自身经历。
第二个法子是罗家旺提出,于五郎补充的。
织毛衣的手法,有人想学拦不住。
于五郎在京城销售,当然遇到过掌柜的收买这些情形。
有人唱红脸,花银钱收买于五郎,想知道羊毛怎么做成毛线,还有于五郎的底细。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