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改族谱(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贺宣坚持送到门口,看着两人相携而去。
家中恢复了安宁,真好,往后再也不觉得寂寞,要是招一个贺姑母这样的,日日耳根子不得清净,自己真是有家都不敢回。
送走了贺姑母,贺宣还是没心思看书,在书房琢磨族长提起这事。
族里提出把贺宣记为嫡子,贺宣觉得是没有恶意的,毕竟现在以贺宣的身份,族里巴结还来不及,而且贺宣给宗族的也一直是正向回报。
普通百姓才不会来管你嫡子庶子,但是自己往后在京城念书,这个汇集齐朝最多富贵人家的地方,就比较在意这些名分。
自然不乏有人拿嫡子庶子的名头搞小帮派,立场不同,有些观念也就不一样。
你要是正室生的嫡长子,你能认同庶子应该平分家里的家产,甚至竞争爵位吗?
你要是庶出的,同一个父亲生的,几十年后,跟嫡子身份地位天差地别的,心里落差大不大?
所以,圈子不同,就很难融进去,记名为嫡子,就是给贺宣一个敲门砖,可以融入更高的阶层。
这是最大的好处,要是在富贵人家,嫡子还可以分嫡母的嫁妆,庶子就要看嫡母的心情了,心情好,看在这些年侍奉的份上,随手漏点下来也不是不可以。
可是贺宣并不指望杨氏的嫁妆,靠自己努力攒下的家业,再过上几年,老宅这点子东西都不如贺宣的家产多,毕竟贺宣在京城的田庄如果算价值的话,跟老宅铺子加六百亩地也差不多。
除了好处,记在嫡母名下有什么坏处呢?
如果贺宣记在杨氏名下,那分家的黄册作用就不大了。
如今的情形是,三里村的人都知道贺宣没成年就被分家,加上老宅传过贺宣方人,两方关系一般,连族长夫人都多次劝过贺母大度些。
村里人或多或少知道一些,要是贺大兄打着自己的名号在外面办事情,就有些难度,毕竟稍微打听一下就明白了。
剩下要是还上当的,八成也不是什么好鸟。
要是记为嫡子,那关系就复杂了,贺宣远在京城,谁也说不准是个什么态度,贺大兄作为嫡嫡亲的兄长,帮着奉养母亲,打着亲兄弟的名头自然是名正言顺,哪怕贺宣在京城只是虚职,最起码安德县的人都要给些面子。
齐朝嫡子庶子在家产上有些区别,其他没有太多约束,哪怕是外室子也允许参加科举,不过名头上有些不好听罢了。
贺宣想了又想,这事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自己不要嫡子的名头,会改变现在已有的一切吗?
不会的,田庄已经在贺宣名下,往后补缺也就是花多少银钱的问题,至于书院里,要是学子真的只以嫡庶交友,这种人也不配成为自己的朋友。
所以啊,自己没什么损失,反而能认清楚一些人的真面目。
要了嫡子的名头,自己刚来时受的苦就白白算了,顶着烈日捡石头,小竹担惊受怕住荒宅,一切的辛苦,全部清零,怎么能甘心呢?
鞭子不落在自己身上,是不知道疼的,贺宣现在回想,都觉得不容易,和小竹两人就这么熬过来了。
从书房出来,贺宣觉得要多给小竹加点工钱,从八岁开始跟着自己,前几年都在吃苦,十来年的老员工,有些福利也是应该的。
这事决定好了,贺宣就不再纠结,找个合适的机会跟族长说一声就好,自己不打算改族谱,哪怕不是嫡子,靠着自己头脑能力,也能在京城立足。
剩下的日子,就要准备秋收了,当天送完贺姑母,余叔回来的时候,下了一场阵雨,还好余叔看着天色不对,赶紧找个屋檐躲雨。
这场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余叔到家的时候,衣裳都还湿着。
这几日,时不时来一场小雨,大的也就一个时辰,快的一刻钟就结束了,大家也就没敢收割。
九月十五,天晴朗了两日,村里老人去县城请了黄道吉日,定好日子开镰。
请黄道吉日,也不全是封建迷信,贺宣还是相信有些古人总结出一套看天象的方法,能观测到往后几日的天气。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