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被苏东坡唱响的中山松醪酒(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免费-纯欲御姐主播
“园中有鹤驯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鹤有难色侧睨予,岂欲臆对如鵩乎。我生如寄良畸孤,三尺长胫阁瘦躯。俯啄少许便有余,何至以身为子娱。驱之上堂立斯须,投以饼饵视若无。戛然长鸣乃下趋,难进易退我不如。”闲暇之余,东坡先生赋《鹤叹》一诗,描绘了鹤的神与形,借鹤感叹诗人自己的人生飘零多舛,像鹤一样清高傲岸孤芳自赏且孤苦伶仃,但在仕途上不仅难以前进,也难以脱离,故羡慕鹤还能有退却的余地。
这时,正是朝廷中党争激烈、政坛即将生大变化的关键时期,苏东坡虽远任定州,却始终关注着政局的展,并力图在越来越没有原则的党争中保持住自己高洁的操守。李之仪从京师来入幕,已给东坡详谈了京师中的朝野上下之变。
东坡先生给老朋友王定国致简,求和《雪浪斋》诗;寄馏合刷瓶(饭甑之类器具)给子由,并寄诗;苏东坡新进收了一名叫刘丑厮的小吏,为勉励其多读书与练习弓箭,专门也赠诗给他以鼓励。
元祐八年岁末,东坡先生给友人致简,谈论了当朝的边事已及自己对于边防的认识。
从这一年起,世人逐渐开始将黄庭坚与苏东坡并称为“苏黄”,黄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地、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但据传黄庭坚曾语:今江西君子曰“苏黄”者,非鲁直本意。盖黄庭坚自以为东坡门下弟子矣!
东坡先生大伯的曾孙苏彭娶了丁骘之女,今得子,东坡先生已经成了曾祖,高兴之余赋诗以贺,作为东坡先生的同年,丁骘亦和。
元祐八年(1o93年)九月,高太后崩逝,赵煦开始亲政。
在亲政后次年即改元“绍圣”,表明绍述的思想。到了赵煦十七岁时,高太后本应该还政,但她却仍然积极地听政。而此时,众大臣依然有事先奏太后,有宣谕必听太后之言,也不劝太后撤帘。高太后和大臣们的这种态度惹恼了赵煦,使其心中非常怨恨,这也是他亲政后大力贬斥元祐大臣的一个原因。
尽管高太后和大臣在垂帘时没有考虑赵煦的感受,但他们并不放松对赵煦的教育。高太后任吕公著、范纯仁、苏轼和范祖禹等人为侍读,想教育赵煦成为一个恪守祖宗法度、通晓经义的皇帝。
更让赵煦难以接受的是,高太后对待其生母朱氏也过于严苛。朱氏出身寒微,幼时遭遇极坎坷,入宫后,初为神宗侍女,后来生了赵煦、蔡王赵似和徐国长公主,直到元丰七年(1o84年)才被封为德妃。朱氏温柔恭顺,对高太后和神宗向皇后一向都毕恭毕敬。赵煦即位后,向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朱氏却只被尊为太妃,没有受到应有的待遇。
高太后和元祐大臣所做的一切,对于赵煦来说,负面影响非常大。
少年老成的赵煦面对不将自己放在眼中的高太后和元祐大臣,也会用他自己的方式表示反抗。每次大臣向赵煦和高太后奏报时,赵煦都沉默不语。有次高太后问赵煦为何不表达自己的看法,赵煦回道:“娘娘已处分,还要我说什么?”
刘挚曾上疏,让高太后教导赵煦如何分辨君子和小人,高太后说:“我常与孙儿说这些,但他并不以为然。”高太后由此愈加担心,当然更不敢放下权力。
在高太后垂帘的八年里,旧党不仅控制了整个朝廷,对新党的打击和倾轧也始终如一,从未放松过。刘挚等竭力搜寻章惇、蔡确的轶闻,加以穿凿附会,对其进行诋毁,其中最典型的便是车盖亭诗案。此案是北宋开国以来朋党之争中以文字打击政敌面最广、力度也最大的一起文字狱,旧党利用高太后对蔡确等人的不满,捕风捉影,对新党进行斩草除根式的清算。
蔡确被贬出朝廷,并遭知汉阳军吴处厚报复而被贬到新州安置。旧党将司马光、范纯仁和韩维誉为“三贤”,而将蔡确、章惇和韩缜斥为“三奸”。他们将王安石和蔡确亲党名单张榜公布,以示警告,同时对元祐元年被司马光斥逐的新党人员章惇、韩缜、李清臣和张商英等人再加以重贬,又铲除在朝的新党,如李德刍、吴安诗和蒲宗孟等人,都被降官贬斥。
赵煦亲政后,先召回神宗变法时的重要人物章惇,追谥王安石为“文”,允许其配享神宗庙廷。还大力打击元祐大臣,追贬司马光,并贬谪苏东坡兄弟等旧党于岭南(今广西、广东、海南一带),甚至直指高太后“老奸擅国”,欲追废其太后称号及待遇。
赵煦不满司马光的“以母改子”,不满元祐旧臣早年对他的冷落,更不满高太后对他的种种压抑,因此,对旧党的仇恨心理不亚于元祐时被打击的新党。赵煦在新政中重用章惇、曾布等革新派,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
哲宗为继承神宗遗志推行新法,在亲政后不久即恢复新党主将章惇、吕惠卿的阶官、职名。
元祐九年(1o94年)二月,倡“绍述”的邓润甫、李清臣同时任执政。四月,哲宗改年号为绍圣,明确宣示继承神宗改革事业,反对新法的执政苏辙被贬出任知州,袒护苏辙的相范纯仁也被贬出任知府。章惇成为相,曾布入主枢密院,蔡卞、许将、黄履等先后任执政,林希任同知枢密院事,变法派控制了朝政。
新党执政后,各项新法先后恢复,并根据神宗时推行新法的弊病,作了些改进,以便于推行,但也采用一些元祐时制定的法规。
赵煦这个人,年幼时非常喜欢读书,涉猎广泛,尤喜唐人律诗。同时擅长书法,元人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称其“翰墨亦佳”。高太后听政时,军国大事都由她与几位大臣处理,年少的赵煦对朝政几乎没有言权。大臣们也以为赵煦年幼,凡事都取决于高太后。朝堂上,赵煦的御座与高太后座位相对,大臣们向来是向高太后奏事,背朝赵煦,也不转身向他禀报。以致赵煦亲政后在谈及垂帘时说,他只能看朝中官员的臀部和背部。
元祐更化时期,旧党恢复熙宁变法时期废止的“诗赋取士”,定制以诗赋、经义两类取进士。到赵煦亲政后,完全恢复新法,“诏进士罢诗赋,专习经义,廷对仍试策”。在科举中更以策论试题明确表示朝廷的主张,以应试者是否斥责元祐主政者司马光等来定弃取,开了党争直接干预科举的先河。
说到哲宗皇帝恩怨分明的方面,有一件事可以佐证:
宰相苏颂在执政时,见赵煦年纪小,每逢大臣有事上奏,都取决于高太后。偶尔赵煦有话要说,有时无人应对,只有苏颂在奏报太后后,必定再禀告赵煦。赵煦凡有要事宣读,苏颂必定告诉群臣,让他们俯听命。赵煦亲政后,元祐年间的旧臣都遭贬职,御史周秩想一并弹劾苏颂,赵煦说:“苏颂素明君臣之义,不要轻率议论这位国家的元老。”
绍圣元年,元日。
曾公亮从子、定州通判曾孝广(字仲锡)从京师给苏东坡寄来了曾坑(宋时福建建安北苑苏氏园的最高处。其地产茶,因亦以为茶名)茶,并给东坡寄了诗文,东坡唱和为谢。
正月十五,庆祝完元宵节,次日东坡先生与李之仪、王几仁,孙敏行等人一起读陶诗,对于陶诗中“道狭草不长,夕露沾我衣”句,东坡还了感慨说,世人以“夕露沾衣”之故而犯愧者多矣!
年节过后,定州由于雨水为害,粮食减产一半以上,老百姓不断有人到衙门里找苏东坡祈请缓交秋税。而缓交秋税又都出了苏东坡的权限。既然不是因为河水泛滥而歉收,就只能按照《编敕》的规定办,但这种坐视不管的态度似乎也不符合朝廷仁爱百姓的本意。
东坡本想将常平仓的粮食赊贷给百姓,但又担心有些人到时候抱着被放免的侥幸心理而一直拖欠。因此,苏东坡上书朝廷,想将常平仓的粮食按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以平抑日渐增长的粮价。对于这种变相救济灾民的做法,朝廷给予了允准。
东坡寄给雄州守王崇拯(字拯之)一些中山松醪酒,还寄了诗。关于中山松醪酒,还与东坡先生有着极深的渊源:
哲宗年间,苏东坡出任定州太守。由于爱饮松醪酒,苏东坡根据当地的松醪酒酿造工艺,亲自收集材料,以当地的黑龙泉水自酿松醪酒。由于中山国曾定都于定州,所以苏东坡便把自己在定州酿制的酒称为“中山松醪酒”。
后来,苏东坡作《中山松醪赋》,赞美松醪酒“味甘余之小苦,叹幽姿之独高,知甘酸之易坏,笑凉州之葡萄”。其赋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传世之作,中山松醪酒的美名也随之传遍四方。
中山松醪酒以河北定州所特有的黑龙泉泉水为基础,辅以多种传统的名贵药材,经多道科学工序蒸制酵酿制而成,享有“一口品三酒(米酒、药酒、白酒),五味(醇味、松香味、蜜味、酸味、苦味)归一盅”的美誉。冬饮可加热,夏饮可加冰。松醪酒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与传统医药学珠联璧合的产物。从传统文化上讲松醪含有“长寿、康健、美好”的文化内涵,从传统医药学上讲松叶、松膏具有驱风散寒、滋阴驻颜、消肿利水之作用。
对东坡兄弟有着知遇之恩的太皇太后、宣仁圣烈皇后高氏的山陵礼毕,祔其神主于太庙后,东坡先生上了慰表。
到了子由的生日,东坡先生赠以檀香观音像以及诗文为寿,还将《中山松醪赋》书写了一遍以赠。
对于东坡上书降价出售常平仓粮食的事,苏东坡后又经过调查,现民间匮乏的百姓很少有现钱来买粮食,而定州省仓里的大米,竟有熙宁八年和元丰三年购进的陈米,这些陈米由于年久变质,只能搭配着逐年卖给厢军。若按规定的每次只能搭配五百石,这些陈米搭配着卖完尚需三五年光景,显然届时将更加陈坏。
因此,东坡先生又马不停蹄地上书朝廷,计划将定州两座仓库现在的陈旧白米两万多石,分别借给民间有田产的上等人家,由他们作保,再分别借给他们的佃户和生活困难的下等人家。
🎁免费-纯欲御姐主播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