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黄鹤楼历史2(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北宋元祐年间(1o86年~1o94年),鄂州知州方泽重建黄鹤楼。
南宋初年,黄鹤楼倾倒,实体故址不存。
元至正三年(1343年),威顺王宽彻普化太子修建胜像宝塔,为供奉舍利和安藏佛教法物的喇嘛塔,黄鹤楼实体仍不存。
明洪武四年(1371年),江夏侯周德兴大规模扩建武昌府城,重修黄鹤楼。
明成化年间(1465年~1487年),黄鹤楼年久倾之,都御史吴琛重修之。
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黄鹤楼毁于大火。
明隆庆五年(1571年),都御使刘悫重建黄鹤楼。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起义军大西政权领袖张献忠所部败退武昌,明平贼将军左良玉率兵入城与之激战,黄鹤楼毁于兵火。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御史上官铉重修黄鹤楼。
清康熙三年(1664年),黄鹤楼毁于大火,湖广总督张长庚、巡抚刘兆骐重建黄鹤楼。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湖广总督蔡毓荣补葺黄鹤楼。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黄鹤楼遭雷击起火,部分损毁,后整体倾斜
清康熙四十一年(17o2年),湖广总督喻成龙、巡抚刘殿衡重建黄鹤楼。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湖广总督满丕,巡抚张连登小修黄鹤楼。。
清乾隆元年(1736年),湖广总督史贻直重修黄鹤楼。
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隆帝为黄鹤楼题“江汉仙踪”四字横匾,后又御制“百岁寿民吴国瑞四世一堂”的诗碑置于黄鹤楼中。
清嘉庆元年(1796年),湖广总督马慧裕全面整修黄鹤楼,增加石础四十余件,中间贯以铁索,改变了黄鹤楼自始建以来的纯木结构。[13]
清咸丰六年十二月(1856年),太平天国起义军为保卫武昌城与清军激战,黄鹤楼毁于战火。
清同治七年(1868年),湖广总督官文、李瀚章,巡抚郭伯荫重建黄鹤楼。
清代最后一座黄鹤楼
清光绪十年(1884年),黄鹤楼毁于大火,仅余攒尖铜顶一座。
清光绪十六年(189o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次提出用铁质材料重建黄鹤楼。
清光绪三十年(19o4年),湖北巡抚端方在黄鹤楼故址附近修建有两层西式红色洋楼,称“警钟楼”。
清光绪三十三年(19o7年),湖北军学界筹资于蛇山建风度楼和抱冰堂,张之洞题写“奥略楼”三字作为楼匾。
建筑格局
黄鹤楼主楼为四边套八边形体、钢筋混凝土框架仿木结构,从第一层开始,整体建筑以向上收缩为主,增强了建筑牢固稳定性;
楼通高51。4米,
底层边宽3o米,
顶层边宽18米,
飞檐五层,攒尖楼顶,顶覆金色琉璃瓦,由72根圆柱支撑,楼上有6o个翘角向外伸展;
楼外有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建筑环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