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策篇杂记四卷末感言Q & A(第1页)
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黑料不打烊看片
先,很感谢您看到这里,感谢您的陪伴,感谢您的支持。
苯人经验不足,自然在第一卷试水期犯了许多小错误,这些问题也会是我将改进的主要方向。
q:为什么写本书呢?
a:游戏长草期,然后就在学习生活的空隙时间里,摸鱼试水写了写,一不小心写的太多,所以觉得还是出来吧。
q:写书想做什么呢?
a1:或许简介里都写了吧,就当一个简单的树洞,希望大家有个获得休息放松的地方,讨论问题,晒抽卡、圣遗物,什么都可以的。
a2:或者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曾经都有理想,每个人都曾不止一次地午夜梦回昔日的意难平……
所以,把它写下来吧,作为我们来过这个世界的痕迹。
a3:我是从没有什么写作经验的,甚至可以说,上次绞尽脑汁思考写作还是在小学。
每次打开“作家助手”前,我总会反复看看教员的《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当“文艺工作者”一词渐渐远去,取而代之的是种种笼统的形容词,例如“唱歌的”、“跳舞的”、“写文的”,等等。
那么,怎么办?
或者说,我们能做什么?我们该做什么?
我的立场与态度是什么?我有没有摆脱“幼稚病”与“局限性”?
我是不是采取了投机分子的做法?我有没有结合大家的需要?
我是不是嘴上空话一套,背地里言行不一,成为“说和做”结合的反例?
这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的答案与行动的指南,便在上文《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给出了。
q:如何看待第一卷的完成度?
a1:谈到这个问题的话,我便需要一些自我批判了。
先,这样一个回环的文章结构,我没有建立好,导致朋友们阅读起来,可能感觉连贯性不高,前面提到的东西,后面很容易忘掉,这主要是我经验不足的问题。
假如读者朋友们重读一遍的话,一定能现那些伏笔:
不同的人,在相似的场景,说着相似的话语,但已经物是人非。
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场景,说着相似的语句,但身处的情景已然不同。
到了后来,完全不同的人,处在完全不同的场景,却突然道出你依稀记得的话语,这或许便是一种莫名的传承的循环感,更是一种否定之否定。
a2:我要批判自己的第二个问题,则是文笔。
🎁黑料不打烊看片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